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39.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成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势。

  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  1905 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

  材料三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图7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表2是图7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材料四 在韩国,受“身土不二”(意即“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传统理念影响,吃本土食品、用国货蔚然成风;韩国政府也制订了保护 “本国产品的关税政策。这为其民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土不二”的理念受到了巨大冲击。2010年,韩国白菜严重减产,政府降低农产品进口税率,引导民众搁置“身土不二”的观念,从国外进口白菜,缓解了“白菜危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1)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地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的扩展。

(2)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美苏冷战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2.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大会决议相关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美苏冷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6.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美苏冷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美苏冷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5.关于冷战起因的研究,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被西欧请来打冷战的”。该观点

A表明了冷战源于西欧国家的主导

B反映了英国等西欧国家对冷战的推动

C揭示了美苏失去对冷战的控制权

D说明了西欧与美国战略目标的致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题目明确提到打冷战的是美国,而美国是被西欧请来的,可以看到西欧推动冷战,而不是冷战的直接发动者,故排除A。材料对于苏联与美国关系、苏联与冷战的关系并未涉及,故排除C。

美国推行冷战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进而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世界;而西欧国家借助冷战对抗苏联,复兴欧洲社会经济,说明在战略目的上两者的差异,故排除D。最佳选项为B。

考查方向

两极格局、冷战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找到主题,关于美国与西欧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最佳选项。

易错点

对冷战中美国与西欧关系理解不到位

教师点评

此题要明晰冷战的背景、经过、结果,并理解各方的关系。同时,紧扣题干。

知识点

美苏冷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1.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经济大约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而这里是1961年,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及美国国会否决教育、保险、减税等方案,却支持太空开发, 1961年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由于冷战思维影响,美苏开展科技竞赛,发展国防等科技,故B项正确;C项与题干意思相反,故错误;题干说增加福利的方案没有通过,没有说缩小,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和两极格局

解题思路

找准时间1961年,再结合战后的国家格局,直接选出B。

易错点

没有掌握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出现的时期,易错选A,想当然的以为没有扩大福利就是缩小福利,易错选D。

知识点

美苏冷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17.材料

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个政治制度绝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新变化,安排好有利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为此,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在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打败法西斯并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德意日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土的归属与边界;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美苏两极对立为基本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在欧洲也就终结了,但在东亚,情况则要复杂些。雅尔塔体制的消解似乎开始得更早,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深远影响。

正确答案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随着二战的胜利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加大;美苏两国的推动。

(2)深远影响:一方面,雅尔塔体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民主、独立原则,促进了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解放等的发展,孕育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雅尔塔体系重新划分大国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世界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强权政治仍然影响局部的稳定与发展。

解析

(1)材料中“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个政治制度绝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新变化,安排好有利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为此,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在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可以总结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是:二战破坏了原有世界体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随着二战的胜利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分歧;美苏两国的推动。

 (2)依据“打败法西斯并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德意日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土的归属与边界;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可以总结其深远影响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民主、独立原则,促进了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解放等的发展,孕育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雅尔塔体系重新划分大国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战后冷战格局的影响可以看出世界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依据材料中“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美苏两极对立为基本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在欧洲也就终结了,但在东亚,情况则要复杂些。雅尔塔体制的消解似乎开始得更早,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可以看出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强权政治仍然影响局部的稳定与发展。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以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以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概括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第二问特别注意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易错点

此题难度不大,基础知识牢固解题困难不大。

知识点

雅尔塔体制美苏冷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20.有学者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每年数百个讨论的议题进行统计发现,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政局变化

B冷战重心东移

C朝鲜半岛分裂

D意识形态相同

正确答案

A

解析

  1945~1948年当时中国处在国民党统治之下,1949年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也就增多,故A项正确;

  从二战后到冷战结束,美国一直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故B项错误;

  朝鲜半岛分裂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增多无关,故C项错误;

  意识形态相同不能说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增多这一现象,故D项错误。

知识点

美苏冷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5 分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完美吗?无疑资本主义在创造财富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它充分发挥了人类的想象力,竞争机制导致科技的迅速进步,人类历史上的科技革命都是由资本主义体制导致的,而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导致人类财富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它彻底改变了世界。其次,资本主义主张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在历史上是一种进步和文明的象征。但是资本主义在另一方面有两大致命的弱点,一是社会不平等,它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贫穷。......。第二个致命弱点是供需不平衡,表现为经常性的经济危机。根据亚当·斯密的设计,这个问题在理论上也是不应该发生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体系,该体系不需要外在的政府干预,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资本主义这架机器经常发生故障。

   材料二那么社会主义完美吗?首先,社会主义是理论上对资本主义弱点批判的产物,作为社会形态,它应该建立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下一站。其次,社会主义基础是社会公有制,资本主义以财产私有制为基础和逻辑起点,这是导致不平等的根源,与此相对,社会主义通过对剥夺者剥夺的方式,将社会基础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从而奠定了社会平等的基础。其三,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而不是自由市场经济,按需生产,按劳分配,这样就可以保证经济平衡发展,不会有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发生。但是理论上的完美并不等于实际过程中没有问题,根据马克思设计,社会主义应该出现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但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主义的出现并不是如此,这就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天性不足。另外,社会主义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社会平等,人民当家作主,没有资本家,地主,大家都是劳动者,但这并不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相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大家吃大锅饭。最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消除了资本主义供大于求的经济危机,但导致了另一种经济危机的出现,即有效供应极度不足。

  材料三   什么是完美社会治理模式?完美的社会治理模式应该是既能确保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能保持社会的平等,在效率与平等之间形成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但是现实世界中资本主义具有效率优势,但缺憾是不平等,而社会主义能够确保平等,但无效率。效率还是平等?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要效率,就要牺牲平等,要平等,就要牺牲效率,不可以两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显然都不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固有的毛病,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是不平等地分享上帝的恩施,社会主义的固有美德是共享苦难。所以理想社会模式只能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而不是谁代替谁的问题,事实上,在当今世界没有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社会主义,只有两者的混合。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的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与中国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材料三作者构筑了一个什么样的完美社会治理模式,你如何评价这个模式。

正确答案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它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贫穷,社会贫富差距大; 供需不平衡,尤其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日益社会化的矛盾无法解决,所以资本主义经常性的规 律性的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正是经济危机的产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社会主义国家先天性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低下;社会的绝对“平等”挫伤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 力的提高,从而导致了另一种经济危机——供不应求;具体的原因是中国建国初期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阻碍了社会进步,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完美的模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不是谁代替谁。

评价:材料作者从两点论的观点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然后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主张两种制度的“混合”,用对方的长处弥补其缺陷,这种看法有其合理性,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可能最大限度的实 现“效率与公平的完美结合”。但一个国家究竟选择怎样的社会治理模式还要具体依据国情来制定,不能 盲目的把二者“混合”。

解析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及其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0 分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完美吗?无疑资本主义在创造财富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它充分发挥了人类的想象力,竞争机制导致科技的迅速进步,人类历史上的科技革命都是由资本主义体制导致的,而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导致人类财富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它彻底改变了世界。其次,资本主义主张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在历史上是一种进步和文明的象征。但是资本主义在另一方面有两大致命的弱点,一是社会不平等,它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贫穷。......。第二个致命弱点是供需不平衡,表现为经常性的经济危机。根据亚当·斯密的设计,这个问题在理论上也是不应该发生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体系,该体系不需要外在的政府干预,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资本主义这架机器经常发生故障。 材料二那么社会主义完美吗?首先,社会主义是理论上对资本主义弱点批判的产物,作为社会形态,它应该建立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下一站。其次,社会主义基础是社会公有制,资本主义以财产私有制为基础和逻辑起点,这是导致不平等的根源,与此相对,社会主义通过对剥夺者剥夺的方式,将社会基础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从而奠定了社会平等的基础。其三,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而不是自由市场经济,按需生产,按劳分配,这样就可以保证经济平衡发展,不会有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发生。但是理论上的完美并不等于实际过程中没有问题,根据马克思设计,社会主义应该出现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但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主义的出现并不是如此,这就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天性不足。另外,社会主义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社会平等,人民当家作主,没有资本家,地主,大家都是劳动者,但这并不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相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大家吃大锅饭。最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消除了资本主义供大于求的经济危机,但导致了另一种经济危机的出现,即有效供应极度不足。

  材料三   什么是完美社会治理模式?完美的社会治理模式应该是既能确保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能保持社会的平等,在效率与平等之间形成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但是现实世界中资本主义具有效率优势,但缺憾是不平等,而社会主义能够确保平等,但无效率。效率还是平等?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要效率,就要牺牲平等,要平等,就要牺牲效率,不可以两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显然都不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固有的毛病,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是不平等地分享上帝的恩施,社会主义的固有美德是共享苦难。所以理想社会模式只能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而不是谁代替谁的问题,事实上,在当今世界没有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社会主义,只有两者的混合。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的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与中国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材料三作者构筑了一个什么样的完美社会治理模式,你如何评价这个模式。

正确答案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它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贫穷,社会贫富差距大; 供需不平衡,尤其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日益社会化的矛盾无法解决,所以资本主义经常性的规 律性的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正是经济危机的产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社会主义国家先天性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低下;社会的绝对“平等”挫伤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 力的提高,从而导致了另一种经济危机——供不应求;具体的原因是中国建国初期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阻碍了社会进步,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完美的模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不是谁代替谁。

评价:材料作者从两点论的观点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然后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主张两种制

度的“混合”,用对方的长处弥补其缺陷,这种看法有其合理性,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可能最大限度的实 现“效率与公平的完美结合”。但一个国家究竟选择怎样的社会治理模式还要具体依据国情来制定,不能 盲目的把二者“混合”。

解析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及其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20.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及其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及其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走向联合的欧洲多极化趋势加强及其影响
下一知识点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演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