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l/6;山东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六种资源丰度位居全国前茅。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

材料二:

    截至目前,山东拥有涉海独立科技机构56家,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拥有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同时,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材料三:

    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都市圈是我省2011年经济工作三个关键词。其中济南都市圈启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在未来几年内将把济南与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东营7市“圈”成一个城市,实现半小时直达。

(1)简要分析我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显示我省在沿海地区发展临海产业、临港产业、海洋产业时,相关产业相对集中,形成各具特

    色的产业聚集区。试简述产业聚集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山东半岛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靠近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岸线漫长,海洋资

    源丰富;海洋科技力量集中;海洋产业基础较好;国家政策支持(后面四点中答出三点即可)。

(2)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

    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改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黄河三角洲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区际联系;促进黄河三角洲地

    区旅游等资源的开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它答案合理亦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2007年江苏省外资实际投资部门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07年江苏外资实际投资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盐城的大丰与上海农工商集团缔结战略伙伴关系,上海纺织工业园项目也落户大丰。简要分析上海纺织工业园项目落户大丰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上海产业大规模向苏北转移对上海及苏北发展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投资领域广泛;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2)纺织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大丰劳动力资源丰富;近棉花原料产区;政策优惠;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3)推进苏北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上海和苏北地区的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苏北城市化进程;缓解苏北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结合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所示区域均有我国某大型资源调配工程的资源输入区,该工程是__________。

(2)图丙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说明图中A、B、C三城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乙图所示地区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很强的专业镇。试分析产业集聚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图甲地区相比,现阶段我国“振兴新东北”的优势与劣势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电东送

(2)雨热同期,夏季光照充足;秋季多晴朗天气,利于棉花的后期采摘

(3)A为上海市,该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点,拥有长江流域经济腹地,邻近日本、韩国。B为广州,为我国的南大门,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是青岛市,地处黄海之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4)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效益;形成规模化的销售市场和信息、人才交流场所;降低了企业原料的采购成本;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任答两点即可)

(5)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西哥地形及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甲乙丙三个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所谓客户工业,即免税或缴纳少量关税临时进口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加工组装后用于再出口的工业。目前墨西哥客户工业企业60%集中于最北部的三个省。下表为墨西哥客户工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统计表

(1)墨西哥以_______地形为主,海拔大部分在_______以上。甲地东部海区洋流名称是_______  

(2)A、B、C三幅气候资料图中,属于丙地的是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该国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墨西哥客户工业企业中从业人员位居前三名的主要产品类型,简述墨西哥客户工业企业60%集中于国土北部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高原;1000米;墨西哥湾暖流

(2)B;丙地海拔较甲乙两地高,各月平均气温较甲乙两地低

(3)内陆,(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气候凉爽

(4)电子、运输工具、纺织服装; 靠近美国,产品出口到美国(为美国加工产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吸引多家欧、关、日汽车生产公司在我国投资合作或建厂,加上我国的自主生产,2010年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消费市场。

(1)根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区域所占比例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期三大汽车生产区域均在其区域内部通过生产联系,形成若干专业化的汽车集聚区;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三大区域的汽车生产纷纷向区域外转移,试简述前者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后者产业转移对转出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表明我国已成为汽车转移对象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汽车生产比例下降,欧洲汽车生产比例上升;60~80年代,日本汽车生产比例上升,欧洲、美国略有下降;80年代以后,三个地区基本稳定且比例大体相当。

(2)优势:在国内形成汽车工业地域,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对转出国的影响: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造条件;减少就业机会等。

(3)有利条件:市场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内部交易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投资环境较好);产业基础好,有良好的产业协作条件(有相关产业的优势—与汽车业相关的钢铁、机械等工业我国排世界第一)。

下一知识点 :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