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 共206题
(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7分)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分)
(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1分)
(4)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输成本 便于钢材进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 (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 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 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 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 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低 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阐述规律、原因的能力,当然其中涉及简单的区域判读思考。
以“钢铁工业的布局”,临海型工业布局中港口的作用为考点依托。
判读海岸线轮廓,联系区域特征:甲上海宝钢,乙宁波北仑港,丙广西防城港。
依托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厂,着眼点在于:交通最有,便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
港口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甲地,上海发展大型港口的陆域条件、经济腹地等皆具备,但水域条件中的水深、航行条件不佳。
乙地作为甲地钢铁工业生产的铁矿石转运港,处于外国铁矿石的输入第一地,因此两地间的生产环节分工,也即较为明晰。乙地用铁矿石炼铁,甲地用乙地提供的产品炼钢,减少了大比重减重型原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费
在丙地建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从:港口优势(深水良港)、距离优势(靠近原料输出国澳大利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带(地价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
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地域,按形成原因可分为 形成的工业地域和 的工业地域。
正确答案
自发 规划
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分类。按照发育程度可分为发育程度较高的和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自发形成的和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还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第(1)题,东部工业区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并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无论对城市大气污染,还是水污染都非常小,且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入、运出,故此工业区位设置合理。第(2)题,西部工业区位于老城区的外围,当时区位选择是合理的,但随着城区的扩大,被包围在城区内部,对城市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今天看来此工业区位设置又不合理.为了减少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改善城市环境.需向城区外围迁出。
工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意义。工业集聚的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工业集聚的原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工业集聚的意义: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89.7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比重的14.9%,其中,制造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下表为山东省各地市1992一2005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省同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
(1)依据上表概括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简要回答这种分布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正确答案
(l)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胶济铁路沿线地带(或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线)。
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交通);政策。
(2)有利影响:有利于生产要素向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带集中,带动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带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第(1)题,从图表可以看出,外商投资比重较大的地区为青岛、烟台、威海,这三个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地带;其次为潍坊、济南、淄博,这三个城市都沿胶济铁路分布。所以外商投资于沿海和沿铁路地带。其影响的因素:沿海地带位置优势,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两大地带均交通便利、制造业较发达,且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第(2)题,由于外商投资于沿海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带,必然会带动两大地带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扩大。由于外商投资的产业主要是制造业,那么会使山东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产业增加,同时推动山东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