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问题
- 共114题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左图为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右图为图1中沿AB线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二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内罗毕主要工业部门有烟草、食品、纺织、制革等,蒙巴萨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修船、水泥等。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
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1)分析图1中2 000 mm降雨高值区分布特征及成因。
(2)判断肯尼亚鲜花种植业分布的地形类型并分析其区位优势。
(3)比较内罗毕与蒙巴萨工业结构的主要差异,并分析肯尼亚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蒙巴萨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分布特征:维多利亚湖西侧。成因: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赤道地区对流旺盛等。
(2)地形类型:高原。区位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劳动力丰富;航空运输便利等。
(3)工业结构差异:内罗毕以轻工业为主;蒙巴萨以重工业为主。主要原因:肯尼亚缺乏石油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蒙巴萨拥有海港,海运便利;位于沿海,环境承载力较大等。
(1)图中2 000 mm降雨区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湖的西侧,结合图2可知,该区域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维多利亚湖对东南信风增加了湿度。
(2)肯尼亚地处东非高原,气候相对温和,降水适宜;劳动力廉价;航空运输发达。
(3)据材料可知内罗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蒙巴萨以重工业为主;蒙巴萨地处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利,便于石油资源的进口。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①)、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②)。
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③)和图③ 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1)结合图②,分析说明图①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6 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10 分)
(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图③ 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10 分)
正确答案
(1)降水量小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
(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比重高,如果在开发利用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就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甲地选择方案二。理由: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乙地选择方案一。理由: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mm,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比,工程性措施效果更好;降水较少,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更好。
试题分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治理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1)直接根据图A土壤侵蚀随降水量的变化分段分析,并注意结合图B信息。
(2)结合该县的降水量分布,该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而由经济结构表反映该县第一产业比重高,其中又以种植业为主,故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当地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中以重工业为主,则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3)回答本问要与第(1)小题相结合。甲地降水量大于450mm,因此应采取植树造林为主的治理方案,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mm,由于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比,因此采取工程性措施效果好一些,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尔盖大草原面积35 600多平方千米.是以牧业为主的藏族聚居地。草原海拔3500米~4000米左右,属典型的丘状高原。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约10℃~12.7℃。
材料二 若尔盖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第四纪末期的地质变动,把若尔盖草原变成了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同时也使之成为世界最大的、我国特有的高原高寒沼泽地,四川盆地湿润的气候就直接受益于这片湿地。
材料三 目前,景色迷人的草原正在遭受无情地吞噬。目前若尔盖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6.19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6%,扩展速度十分惊人。另外,受沙化威胁的草原面积逾13.5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0.8%。沙漠化侵吞了若尔盖草原上大量的草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1)简述若尔盖大草原的相对地理位置。
(2)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试分析若尔盖草原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1)位于中国的西部;位于四川、甘肃、青海3省的结合部(交界处)(;地处黄河、长江的上游。
(2)稳定区域气候、减轻旱涝灾害、降解毒害物质、保障地下水供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任答三点,共计9分)
(3)自然然因:①气候不断变暖,必使地表水蒸发加速;②若尔盖草原鼠虫的危害严重;③高寒草原,生态环境脆弱。(任答两点,)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在草地上采挖药材和开采矿产。
略
(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最肥美的草原之一,其天然草质达80%以上。近年来,当地牧民纷纷建起了棚圈和网围栏,打了不少机井,变游牧为驻牧,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贝尔沙化土地总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
材料二:截止2007年,呼伦贝尔市20个煤盆地已探明煤炭储量1048.48亿吨,32个煤盆地、聚煤区远景资源量1971.19亿吨。其中,新发现煤矿产地26处,红花尔基煤田、呼和诺尔煤田、诺门坎煤田储量均在100亿吨以上。
材料三:内蒙古东部地区图
(1)呼伦贝尔草原因 和 而得名,分析呼伦贝尔沙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11分)
(2)简述内蒙古东部地区建设煤炭基地的区位优势。(9分)
正确答案
(1)呼伦湖 贝尔湖(2分)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取水;不合理采矿等(任答3点,9分)
(2)煤炭储量大;靠近东北和华北重工业基地(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发达的铁路交通网(9分)
略
2012年2月,浙江省森林覆盖率为60.63%,在全国位居前列。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分析浙江省森林覆盖率高的自然原因。
(2)简述钱塘江不同于黄河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说明新安江主要开发利用方向。
(3)指出1987~ 2008年杭州市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多低山丘陵,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广。
(2)水文特征:径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含沙量小(任答两点);开发利用方向:水能开发、旅游、供水(任答一点)。(3)变化特点:面积扩大,主要向北和向东扩展;影响因素:交通,地形。
(1)分析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形、植被类型等方面入手。
(2)水文特征的分析要从径流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等方面着手。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主要从水电开发、旅游、供水、养殖等方面作答。
(3)城区的变化特点要从面积变化和扩展方向两方面回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