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2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国及其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B城附近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如下图蘑菇石)。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材料三:2014年1月17日中国铁建总城堡建设的AB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二期主题工程宣告完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全线正式通车运营。工程项目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我国武广高铁和沪宁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桥梁和隧道长度占线路总长的42%。

(1)试分析卡帕多奇亚蘑菇石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2)试分析AB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远低于我国武广高铁和沪宁高铁的原因。(6分)

(3)我国上海某羊毛衫生产厂产品大量出口欧洲,近期计划到B城所在国家投资建厂,结合所学知识,请进行可行性分析。(10分)

正确答案

⑴地质时期卡帕多奇亚地区沉积作用明显,形成了明显分层的沉积岩;后来板块运动下,火山喷发的岩浆覆盖沉积岩;后来经过日晒雨林和高原强烈的温差等外力风化、侵蚀,形成了今天的奇观(6分)

(2)AB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穿越高原、山地,经过的地区起伏大;跨越河谷和海峡,多桥梁和隧道;冬季风比较大;我国的武广和沪宁高铁经过地区,地形相对平坦,自然障碍少。(6分)

(3)可行。(2分)B城所在国家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原料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廉;距欧洲市场近;三面环海、海运便利;(8分)

试题分析:

⑴读材料二分析,可以判断顶部是岩浆岩,底部是沉积岩。由此判断,地质时期卡帕多奇亚地区沉积作用明显,形成了明显分层的沉积岩。后来板块运动下,火山喷发的岩浆流动到该地,覆盖在沉积岩上面。再后来地壳又抬升,这里的海拔升高,经过日晒雨林和高原强烈的温差等外力风化、侵蚀,形成了今天的奇观。

(2)根据材料一图,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土耳其,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AB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穿越高原、山地,经过的地区起伏大。铁路跨越河谷和海峡,多桥梁和隧道,这里的纬度较高,冬季风比较大。所以车速要小。我国的武广和沪宁高铁经过地区,地形相对平坦,自然障碍少。

(3)B城所在国家是土耳其,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原料丰富。该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廉。该国距欧洲市场近,三面环海、海运便利。上海某羊毛衫生产厂在该国投资建厂,靠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可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流域面积约为7.1万平方千米,是欧洲最大的稻米产区,也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地带。水力发电量约占Y国46%。二战以后,Y国首先在R河流域上游地区形成以A市、B市、C市为中心的老工业区,以后又在R河下游平原等地区形成新工业区。

(1)简析M地冬、夏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7分)

(2)描述R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分布特点,并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其原因。(11分)

(3)分析Y国首先在R河流域上游地区形成工业区的主要原因。(10分)

(4)R河流域所产稻米品质优良,约60%供出口。有人提出,应在R河流域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该建议是否合理?试从气候条件及市场需求两方面加以说明。(9分)

正确答案

(1)(7分)M地处于中纬西风的背风地带(2分),冬季西风气流翻越高大山脉后下沉增温、水汽减少,难以形成降水(2分);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较少(3分)。

(2)(11分)主要分布在各支流上游地区(或山区)(3分)

原因:R河支流众多(2分);各支流上游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分);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落差小,洪涝灾害多发(3分)。

(3)(10分)靠近西欧,有铁路相通,受工业发达国家的辐射带动作用大(4分);临近海港,海运便利;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水能丰富,水力发电多;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较小。(6分,答出3点给满分)

(4) (9分)合理。R河流域夏季高温,光照充足,生长季节长(3分);春秋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3分);稻米品质好,国际市场需求大(3分)。

不合理。R河流域降水较少,水热条件配合差,(水稻种植需水量大,)夏季灌溉水源缺乏(3分);纬度较高,春季低温冷害多,影响水稻产量(3分);受当地饮食习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小(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Y国为意大利,M地西北部有山脉,从所处的位置看,M地受副热带压带和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但M地处于中纬西风的背风地带,由于地形和气压带的影响,冬、夏降水较少。冬季西风气流翻越高大山脉后下沉增温、水汽减少,难以形成降水,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较少。

(2)图中R河流域水利工程主要是水电站,读图可知主要水电站分布在各支流上游地区(或山区)。分布原因就是从水电站建设的条件和作用来解释。该河支流众多,各支流上游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落差小,洪涝灾害多发。

(3)根据R河流域上游地区的地理条件,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方面来分析。包括位置、交通、劳动力、市场、地形、能源等。A市、B市、C市靠近西欧,有铁路相通,受工业发达国家的辐射带动作用大。C市为海港,海运便利,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水能丰富,水力发电多,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较小。

(4)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能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果认为合理,可以从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来说明,比如:R河流域夏季高温,光照充足,生长季节长,春秋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稻米品质好,国际市场需求大。如果认为不合理,那就从不利因素来论证,如:R河流域降水较少,水热条件配合差,灌溉水源缺乏,纬度较高,春季低温冷害多,影响水稻产量,受当地饮食习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4分)

图甲 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图乙 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1)读图,说明图甲中的A地与图乙中的B地等温差线在突出方向上有何不同,试分析

其主要影响因素。(9分)

(2)B所在国家与C地区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试分析两地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条件的异同。(13分)

(3)图中A、B、C、D四地的自然环境各具特色,请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各自应解决的主要问题。(12分)

正确答案

(1)A地等温差线向北(或向高纬)突出(3分),B地等温差线向南(或向低纬)突出(3分)。受地形影响,A处为山地(或大兴安岭),B处为平原(或中央大平原)(3分)。

(2)商品谷物农业(3分)

相同点:耕地面积广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比较肥沃。(6分)

不同点:B所在的国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更高一些,专业化水平更高一些。(4分)

(3)A地分布的主要是林地,应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禁止乱砍滥伐等(3分);

B地分布的主要是草原,应防止土地过度垦殖造成水土流失,再次引发黑风暴(3分);

C地分布的主要是沼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防止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遭到破坏(3分);

D地分布的主要是草原,应防止过度放牧、过度垦殖产生的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出现(3分)。

(1)从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知A地比同纬度地区年温差小,国为该地位于我国的大兴安岭,夏季温度低,气温年较差小;B地位于美国的中部平原,受地形的影响,成为冬夏气流的通道,气温的年较差大。

(2)两地都属于耕作农业,但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比较。

(3)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结合各地目前开发利用状况和区域地理知识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广州(23.1°N, 113.4°E),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全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843.4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米。全市人口2420万人(2009年末), 是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华南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12.76亿元。2010年亚洲体育盛事——第16届亚洲运动会即将在广州举行。

材料二:广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试分析广州市的形成和发展和其自然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2)试分析广州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

正确答案

(1)位于珠江水系入海口,水源充足;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纬度低,气候温暖宜人,热量充沛,雨热同期。

(2)经济地理区位:交通便利,有京广铁路与内地相连,还有发达的河运与海运;毗邻港澳和东南亚,便于吸引外资和技术;珠江三角洲是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农业保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五位,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这里也是甘蔗、咖啡、柑橘、玉米等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

材料二 巴西1950—1980年30年间的城市化水平增幅很大,相同增幅的发达国家花多了20年才实现,在这一城市化增幅内,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而巴西只增加了0.6倍。到了2000年,巴西城市化水平达到8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

(1)从图中15℃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可判断此时正处于_________(一/七)月份,M线为当月某日某时的_________(晨/昏)线走向。(2分)

(2)巴西的领土都在_________半球。根据材料二,1950—1980年的30年间巴西城市化水平增幅达_________%,该国现阶段城市化的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区域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图中甲处有大面积沼泽分布,试分析该处沼泽分布的自然原因。(6分)

(5)巴西利用本国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指出工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环境问题。(10分)

正确答案

(1)七(1分)   晨(1分)

(2)西(2分)    31.4(2分)   郊区城市化(2分)

(3)大牧场放牧业(2分)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

(4)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夏季;②河流干支流交汇,来水量大;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答对三点得6分)   

(5)工业:①利用煤铁资源发展钢铁工业;②利用热带雨林发展木材加工业;③利用热带经济作物和劳动力资源发展食品工业(利用甘蔗发展制糖工业);   ④利用港口发展造船工业和临港出口加工业。(答对三点得6分)

环境问题:①植被(热带雨林)破坏②水土流失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碳氧平衡破坏⑤环境污染(大气和水污染)(第⑤点必答,答对二点得4分)   

试题分析:

图中15℃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在南回归线附近,该地为热带气候,热带气候的最低月均温应在15℃以上,因此此时应为当地的冬季,为七月份;该时期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故图中的晨昏线应该是晨线。

巴西的领土在西半球。城市化的增幅据图可以直接算出。该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应属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甲区域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析沼泽的成因一般从降水量、蒸发量、集水量和地势等方面来分析。一般在降水量大、蒸发量小、集水量大、地势低洼不易排水的地方易形成沼泽。

根据图例信息,巴西有丰富的煤、铁和森林资源,可以发展钢铁工业和木材加工业;巴西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可以发展经济作物加工业;有多个港口,可以利用港口发展造船工业、临港出口加工业。

问题:钢铁工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砍伐森林容易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下一知识点 :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环境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