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上的大气
- 共7728题
.读图9-10(横坐标表示辐射强度,纵坐标表示纬度),回答:
(1)使大气增温热量根本来源是 辐射,直接来源是 辐射。
(2)一年中,地球上太阳辐射强度在4以上的纬度大约是 之间,原因是 。
(3)在图中用左斜线 表示地面热量盈余部分,用右斜线 表示地面热量亏损部分。
(4)就全球而言,不会出现热量盈余部分越来越热,热量亏损部分越来越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和 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达到 。
正确答案
:(1)太阳 地面 (2)南北纬30º 在此范围内,全年太阳高度角较大,所以太阳辐射强度大 (3) 略 (4)大气运动 热量转换 热量平衡
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但是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读图横坐标是太阳辐射强度找到4发现主要位于南北30度之间。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的全年这些地区太阳高度角比较大,所以太阳辐射能量大。太阳辐射高于地面辐射的地方表示热量盈余地面辐射高于太阳辐射的地方表示热量亏损。就多年平均而言全球热量是平衡的,因为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等都具有调节 水热分布的特点
下图表示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图,图中A、B两地的纬度差异不大,但为什么获得的太阳年辐射总量不同?(8分)
正确答案
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的原因是: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盆地地形,水流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多,降水多,阴天多、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的原因是: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2分)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分)
略
下图表示我国北方某地阴天和晴天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的气温曲线是 。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 ,这是由于 。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 ,这是由于 。
(4)霜冻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这是由于 。
正确答案
⑴A ⑵低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 ⑶高 大气逆辐射强 ⑷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幅度大
本题通过气温日变化主要考查大气热力作用的两方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效应。A、B两曲线中,昼夜温差大的是晴天的气温曲线。这是因为白天阴天,云层把大部分太阳辐射反射掉,所以气温低。夜晚阴天云层的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好,所以气温比晴天高。因此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同理,晴天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幅度大,因而常发生霜冻。解答本组题的关键是明确白天气温高低取决于云层的反射作用,夜晚则取决于大气逆辐射强弱。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三层。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太阳。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说明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 ]
正确答案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多项选择。(8分)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 B.② C.③ D.④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正确答案
(1)AC(2)AB
略
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 ,
F ,I 。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
图中I的作用是 。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
。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 (大或小)。
正确答案
(9分,每空1分)
(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2分)
(4)D
(5)小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根据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方向来判断:图中字母A代表太阳辐射,F代表地面辐射,I代表大气逆辐射。
第(2)题,从数量上看,A>D,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辐射都到达了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一共有三种方式: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表现在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反射作用表现在较大颗粒的尘埃,还有云层对太阳光的反射,没有选择性。散射作用主要是大气分子,还有微小的尘埃 对波长较短的可见光,例如蓝光紫光四面八方的散射,还有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还有小水滴 对各种波长散射。图中I为大气逆辐射,其主要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第(3)题,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第(4)题,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第(5)题,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小,云层本身就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但对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知识点考查的是相当透彻,学生只要掌握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就不难作答。
【方法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分布规律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云层愈厚,反射愈强;散射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 保温作用,又称为“温室效应”。
(3)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和城市等因素也影响气温。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萨河谷宽坦,平均海拔为3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却高于北京3-4℃,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北京10-11℃,因而气候更加冷暖宜人。拉萨河谷的大气含氧量约为海平面的65%,外来人员总因高原缺氧而产生心理畏惧。拉萨河水资源为105亿立方米,浇灌着河谷26万亩良田沃土,粮食年产量超过9万吨,农区的人均占有粮883公斤,是西藏三大粮仓之一。
材料二 据了解,从2013至2022年,拉萨市将在拉萨河谷规划用10年时间造林绿化河谷及两岸山体,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材料三 拉萨河谷位置(如下图所示)
(1)分析拉萨的气候与北京比更加冷暖宜人原因。(10分)
(2)指出拉萨河谷造林绿化项目的环境意义。(8分)
(3)有人提出将拉萨打造成避暑的旅游城市,也有网友对此表示吐槽。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从自然条件上说明网友吐槽的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冬季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且昼长长,太阳辐射量大(4分);谷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有利于保温)(2分);地势高,不受冬季风影响(2分),气温较北京高。夏季,因地势高而气温较北京低(2分)。
(2)增加空气湿度(2分);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2分);调节气候(2分);稳定拉萨河的径流(2分);稳定拉萨河谷农业生产的环境(2分);美化拉萨市的环境(2分)等等(共8分)
(3)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缺氧)(2分);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2分);气温日较差大(2分)。(共6分)
试题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和季风等,拉萨冬季比北京气温高,主要因地形和纬度影响,拉萨海拔高,阻挡冬季风入侵,加之纬度低,白昼时间比北京长;夏季气温比北京低,主要因地形影响。
结合亚马孙热带雨林所具有的环境效益分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调节径流、保持水土、增加湿度、美化环境、消除污染等功效。
结合西藏因海拔高而出现的自然特征分析,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空气稀薄,易出现缺氧现象,晴天多,光照充足,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且天气易变不适宜打造避暑旅游。
(37分)
下图中M国,有50多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造船厂,对外贸易发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黑暗多雾的自然原因。(12分)
(3)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9分)
(4)分析M国大力发展海运的主要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37分)
(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成峡湾。
(2)黑暗: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2分),冬季黑夜漫长(2分),北部有极夜现象(1分)。
多雾: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 暖湿气流影响(2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2分),水汽充足(1分),陆地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2分)。
(3)①东南部纬度较低(1分),气候较温暖;(2分)②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1分),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2分)③东南部临海(1分),渔业资源丰富(1分),海运便利(1分)。
(4) 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2分);本国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2分);海运运费低,运量大(2分);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湾多(2分);造船业发达(2分)。
试题分析:
(1)甲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右侧小图分析,在冰期时,西侧由于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
(2)甲半岛西部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黑夜漫长,北部有北极圈穿过,有极夜现象,所以黑暗。冬季该地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较多,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冬季陆地温度较低,所以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大雾较多。
(3)读图判断,甲半岛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甲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有利于生活和居住。东南部临海,海湾内风浪小,渔业资源丰富,海运便利。
(4) 图中M国是挪威,根据图例,该国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海运运费低,运量大,该国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湾多。该国造船业发达。
从2006年开始,每年冬季黑龙江气象台都会加设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表示气象条件不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二级表示不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三级表示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四级表示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五级表示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在逆温现象影响下,早晚空气能见度低,且质量差,不但影响车辆交通状况,而且如果居民燃煤取暖,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材料2:部分逆温类型及其成因比较
(1)在几种逆温现象中,明显受地形因素影响的是 逆温。
(2)下图a--e表示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其中表示日出前逆温层情况的是 图
(3)在农、林业生产中,在用熏烟的办法防御霜冻时,常选择在傍晚进行,这样释放出的烟雾不会向高空扩散而弥漫在贴近地面的气层中,保温效果好。借鉴的是 逆温的原理。
(4)黑龙江省冬季出现的逆温主要以 逆温为主。
(5)黑龙江冬季为什么要加设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
正确答案
(1)地形(2)c (3)辐射(4)辐射
(5)①冬季受冷空气影响,云量少,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多,容易出现逆温现象;②冬季燃煤取暖,CO排放量多,空气流通不畅,容易造成浓度过高引发中毒。
此题主要考察即时获取信息、整合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3)(4)问答案基本可在材料中找到。第(5)问要注意结合天气状况分析容易出现逆温的原因。
(3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白令海地区冬季某时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单位:百帕)
材料二 美国阿拉斯加州捕鱼产量占全美一半以上,拥有三文鱼、鳕鱼和超大型的“国王蟹”等优质特色海产品。阿拉斯加州政府与我国政府达成了协议,共同签发鱼类出口质量证书,近年来出口到我国的海产品连年递增。
(1)此时,A处的风向是 (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简述图中气压中心形成的过程。(12分)
(2)分析7月甲城气温比乙城高的自然原因。(9分)
(3)简析近年来阿拉斯加州海产品加工工业转移到我国的原因。(9分)
正确答案
(1)东风(3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分),亚洲大陆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3分);该高压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3分),并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图中气压中心。
(2)甲城地处谷地,热量相对不易散发(3分);乙城沿岸有寒流流经,有降温作用(3分);甲城位于内陆地区比热大,升温快(3分)。
(3)我国对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加工成本相对较低,如劳动力廉价等;海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成熟;政府政策的支持(四点取三个方面,得9分)。
试题分析:
(1)A处风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向右偏成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风向是东风;从该气压中心位置判断,该低压中心为阿留申低压,其形成是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亚欧大陆比同纬度海洋上气温低,气压高,在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该高压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并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甲城和乙城纬度相同,其温度差异应受下垫面的影响,从地形分析,甲城地处谷地,热量不易散发,而乙地较开阔;从海陆位置分析,甲城位于内陆地区,夏季升温快,温度高,乙城临近海洋,受海洋和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
(3)从市场分析,我国人口众多,对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从技术条件分析,海产品加工技术较强;从政策分析,该产业转移有政府政策的转移。
(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地跨亚欧两洲的土耳其人口7800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该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种植业(柑桔、油橄榄、蔬菜等)为主,而中、东邵内陆以畜牧业为主。
(1)(6分)描述x半岛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8分)比较A、B两市气温日较差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3)(6分)分析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6分)①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②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③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2)(8分)相同点:气温日较差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原因:①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日较差大。②冬春季节,受暖湿西风控制,阴雨天多,日较差小。
不同点:B城市的日较差大于A城市。原因:A城市临海,海拔低,日较差小;B城市位于内陆,海拔高,日较差大。
(3)(6分)沿海地区地势低平,降水较多,热量较充足,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大,适合发展种植业。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降水少,草场广阔,地广人稀,适宜发展畜牧业。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材料和经纬度判断,X半岛是土耳其半岛,根据图例判断,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且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主要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所以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2)读两城市平均日较差图分析,两城市的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日较差大。冬春季节,受暖湿西风控制,阴雨天多,日较差小。所以气温日较差都是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根据图中气温日较差数值判断,B城市的日较差大于A城市。因为 A城市临海,海拔低,所以日较差小。B城市位于内陆,海拔高,所以日较差大。
(3)该国沿海地区地势低平,降水较多,热量较充足,人口稠密,适合发展种植业。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柑桔、油橄榄、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大,所以沿海以种植业为主。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降水少,草场广阔,地广人稀,适宜发展畜牧业,以畜牧业为主。
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近地面大气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是地面辐射。
(30分)阅读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以色列以进口低价的粮食及饲料,集中力量种植水果、蔬菜、棉花和花卉等附加值高的作物,并进行反季节生产。因其蔬菜和花卉大量出口到欧洲,被称为欧洲人的“果园”“菜篮”。
材料二:地中海局部区域图。
材料三:
(1)A、B、C三个城市比较起来,降水最少的城市是 (字母),原因主要是终年受 (气压带)和 (风带)控制;三个城市比较起来, (字母)城市年温差最大,理由是 。(10分)
(2)号称欧洲(西欧)人的“果园”“菜篮”的以色列与西欧相比,有哪些优越自的然条件?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相比,有哪些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12分)
(3)在A、B、C三个城市中,分析B城市及其所在区域夏雨略多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C(1分),副热带高(2分) 信风/东北信风(2分);
B(1分),①B城市纬度较高,昼夜长短变化大 ;②且处在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 ;③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年温差大。(答对2点给4分)
(2)自然:①与人口稠密的西欧相比,以色列的纬度低(地处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2分),夏季晴天多(2分),光照强(2分),水果的品质好,而西欧则不能;②以色列冬季气温高,有利种植冬季蔬菜(2分)。(答对3点给6分)
社会经济:①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相比,以色列重视对农业技术的培训,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②优惠的农业政策;③发达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④高效的农业节水技术、优良的品种,先进的保鲜技术。(答对3点给6分)
(3)B城市纬度较高,夏季受西风影响大(2分);海拔较高,夏季地形雨较多(2分)。此地降水量为400mm左右,适合牧草生长(2分),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高差较大,不适合大面积粮食种植。(2分),所以畜牧业为主。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三表格中数据分析,降水最少的城市是C。C城市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少。年温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根据数值判断是B城市。主要原因是B城市纬度较高,昼夜长短年变化大。B城市处在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所以年温差大。
(2)从自然条件分析,以色列与人口稠密的西欧相比,以色列的纬度低,地处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夏季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水果的品质好,而西欧则不具备这些条件。以色列冬季气温高,有利种植反季节蔬菜,占领欧洲市场。
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以色列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相比,以色列重视对农业技术的培训,拥有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以色列实行优惠的农业政策,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高效的农业节水技术、优良的品种,先进的保鲜技术。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不具备这些条件。
(3)B城市纬度较高,夏季受西风影响较多。该地海拔较高,夏季多地形雨。所以B地夏雨略多。根据表格数据,此地年降水量为400mm左右,适合牧草生长。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差较大,不适合大面积粮食种植,适宜畜牧业发展,所以畜牧业为主。
读图9-8,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对 的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大部分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照射到 上,使其增温。
(2)大气对 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大部分截留在 中。
(3)大气通过 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 损失的热量,起到了 作用。
(4)①、②、③三种辐射分别是 、 、 。
(5)大气中的 增多,可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 。
正确答案
1)太阳 地面 (2)地面 大气 (3)大气逆辐射 地面 保温 (4)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5)C02 上升
图9-7是大气的保温效应图。该图展示了(1)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后,又以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其中只有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留在大气中。保留在大气中的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大气吸热后以辐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其中只有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射向地面,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减少,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