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材料反映了

①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②商代文字书体灵活给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③“后母戊”三字体现了甲骨文象形的特点④商代社会重孝观念较为普遍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东史郎日记》(曰):“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上述材料属于

[ ]

A文献证据

B实物证据

C口传证据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说明

[ ]

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

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

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

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的诗句是

[ ]

A“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图》

D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变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 ]

A从君主制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民主政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 ]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由大陆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记载淮海战役“消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诚3.5万余人,起义、改编2.8万余人……华东、中原人民解放军……计有:阵亡2.5万余人,负伤9.8万余人,失踪1.1万余人。合计13.6万余人”(第四卷第362页)。台湾出版的《戡乱战史》记载淮海战役是“歼匪(解放军)虽达四十万……而国军牺牲三十余万”(第十五册第127页,1984年3月第1版)。这说明:

[ ]

A文献资料太多会使历史真相变得模糊不清

B大陆的资料比台湾的资料更详实可信

C不同的立场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历史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杜甫:《忆昔》)对此诗评述较为恰当的是

[ ]

A客观真实,无需考证

B文学家言,尚待求证

C背离实际,不足为信

D溢美之辞,不足为信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 ]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医学家和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思想家,说法可信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在东汉时已经出现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人类起源之谜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历史与历史“重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