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 共134题
如图所示,有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50" T,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MN是磁场的左边界.在磁场中A处放一个放射源,内装(镭),
放出某种射线后衰变成(氡).试写出
衰变的方程.若A距磁场的左边界MN的距离OA="1.0" m时,放在MN左侧的粒子接收器接收到垂直于边界MN方向射出的质量较小的粒子,此时接收器位置距经过OA的直线1.0 m.由此可以推断出一个静止镭核
衰变时放出的能量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取1 u=1.6×10-27 kg,电子电量e=1.6×10-19 C)
正确答案
2.0×1012 J
镭衰变放出α粒子和氡核,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α粒子垂直于MN边界射出被接收器接收.α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为1/4圆周,得圆半径R="1.0" m.
α粒子的动量mv=qBR=1.6×10-19 kg·m/s
α粒子的动能为E1=mv2=2.0×10-12 J
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MV
氡核反冲的动能为E2=MV2=
衰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为E1+E2=(1+)E1=2.0×1012 J
(1)据2011年3月14日法新社报道,日本核泄漏事故正在加剧,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可能已经出现“堆芯熔毁”现象,3号机组所用核燃料为铀和钚
,下列关于该核泄漏事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铀238俘获中子形成铀239,再经一次β衰变,可成为原子反应堆中的燃料钚239
B.钚的半衰期为24100年,则24100年后泄漏物质中钚原子的总数将降低为原来的
C.衰变时放出的α射线比β射线的贯穿本领强
D.在核泄漏的地区由于受到大剂量辐射,会出现癌症、甲状腺病患者增多的现象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是ma、mb,两球在t1时刻发生正碰,并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ma>mb B.ma
正确答案
(1)D(6分) (2)B(6分)
分析:(1)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正确判断核反应的产物;正确理解半衰期并能进行有关运算;理解α、β射线的特点及应用;了解放射性的危害与防护.
(2)该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守恒,根据动量和能量守恒列出方程结合图象即可判断两球质量关系.
解:(1)A、92239U需要经过2次β衰变,才变为原子反应堆中的燃料钚94239pu,故A错误;
B、根据m=m0×()n,可知经过24100年n=1,带入得泄漏物质中钚原子的总数将降低为原来的
,故B错误;
C、α射线比β射线的贯穿本领弱,但是电离本领α射线比β射线强,故C错误;
D、长时间接受大剂量辐射,导致染色体变异,会出现癌症、甲状腺病患者增多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动能守恒,所以有:
mav0=mav1+mbv2①mav
=
ma v
+
mb v
②
联立①②解得:v1=v0,v2=
v0
由图象可知碰后a球速度v1小于零,因此ma<mb,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过程中可释放多少核能?若1千克氘完全结合成氦,则可放出多少能量?已知m氘=2.0141u,m氦=4.0026u.阿伏伽德罗常数N0=6×1023.1/mol.
正确答案
3.57×1027MeV.
根据核能的计算公式可知,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E=△m×931.5=(2m氘-m氦)×931.5=23.8MEV.
知道了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所释放23.8MEV的能量,欲求1 kg氘完全结合成氦核所放出的能量,则需先弄清1kg氘中有多少对氘核.由氘的摩尔质量m0=2×10-3kg,可以求出1kg氘中所含氘核的对数N:N==1.5×1026
则1kg氘完全结合成氦的过程中所放出的能量为:
E=N·△E=1.5×1026×23.8=3.57×1027MeV.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核俘获一个运动方向垂直于磁场,速度大小为7.7×104m/s的中子,若发生核反应后只产生了两个新粒子,其中一个粒子为氦核(
)。反应前后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5所示。
核与另一种未知新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40:3。则: 图5
(1)写出此核反应的方程式 图5
(2)求产生的未知新粒子的速度。
正确答案
(1) (2)
(1) 2分
(2)设中子,氢核()、氘核(
)的质量分别为m1、m2、m3,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v3,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由
由………………①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②
由径迹图象可知反向
即:
解得
方向与中子速度方向相反
某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初速为v0=0.09c(c为真空中的光速)的α粒子,轰击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钠原子核Na,产生了质子。若某次碰撞可看作对心正碰,碰后新核的运动方向与α粒子的初速方向相同,质子的运动方向与新核运动方向相反,它们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分析轨迹半径,可得出新核与质子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0,已知质子质量为m。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质子的速度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He+
Na→
Mg+
H (2)v="0.23c "
(1)He+
Na→
Mg+
H
(2)α粒子、新核的质量分别为4m、26m,质子的速率为v,对心正碰,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出:v="0.23c "
(2分)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r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的光速为c。辐射出的r光子的能量为 。
正确答案
略
、在某些恒星内,3个α粒子结合成1个核,
原子的质量是12.0000u,
原子的质量是4.0026u.已知
kg,则
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多少kg?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多少J?
正确答案
kg ,
J
由题目可得到此核反应的方程为.则反应后的质量亏损为
u
由质能方程 J=7.26 MeV
原子物理部分的考题有时还要担负检查考生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运算能力的的任务,此题就要通过准确的计算来完成.在计算过程要注意质量、能量不同单位的表示,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结束了中国的无核时代.
原子弹爆炸实际上是利用铀核在裂变时释放出很大能量,当裂变物质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而爆炸.
(1)完成核裂变反应方程式.
+200 MeV.
(2)铀原子核裂变能够自动持续下去的反应叫什么?产生这种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 (2)链式反应 中子再生率大于1
(1)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得,Xe的质量数为140,电荷数为54.
(2)原子核裂变能够持续下去的反应叫链式反应.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必须是:裂变材料超过它的临界体积,且每次裂变产生的中子数必须大于每次裂变需要的中子数,即中子再生率大于1.
一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x次α衰变、y次β衰变后,核中质子数减少a个,中子数减少b个,则x多大?y多大?
正确答案
,
设A核发生α衰变x次、发生β衰变y次后生成B核.A核原来的质量数为m、原来的电荷数为z.则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关系可写出核反应方程:
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变化方程:
联立这两个方程,解得,
.
解决此类衰变问题的理论依据是: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同时还要注意到,每经历一次α衰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减2、质量数减4;每经历一次β衰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加1、质量数不变化的规律.与其他题目不同的是,本题还讨论了中子数的变化.但核反应方程中并没有直接表示出中子的个数,不过我们可以用核子的质量数减去电荷数从而求得中子的个数.核反应前后的中子数之差就是中子个数的变化.
碳原子质量是12.000000u,可以看做由6个氢原子和6个中子组成的.求核子结合成碳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已知1.008665u,1u相当于931.5MeV)
正确答案
92.16MeV
氢原子质量及碳原子质量中均应包含它们核外电子的质量.但在计算中可减掉,故碳原子的质量代替碳原子核的质量,用氢原子质量代替氢原子核的质量.
6个氢原子质量=6×1.007825u=6.046950u
中子质量 =6×1.008665u=6.051990u
质量亏损 △m=(+
)-
=12.098940u-12.000000u=0.098940u
释放能量=0.098940×931.5=92.16MeV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