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 共1481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原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到金属钠时,要用镊子取,再用小刀切下所需量,剩余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故A错误;
B.氯水中HClO具有漂白性,则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应利用pH计测定,故B错误;
C.SO2易溶于水,不能通过观察气泡逸出快慢比较,故C正确;
D.通过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Na2S溶液的pH,能比较其氢化物的酸性强弱,但是不能确定硫、氯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C.
(2016春•泰州月考)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部分BaSO4因饱和Na2CO3溶液中高浓度CO32-转化为BaCO3,因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但是Ksp(BaCO3)>Ksp(BaSO4),故A错误;
B.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而银镜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应先调节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C错误;
D.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加氯化钡与碳酸根离子反应,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红色逐渐褪去,故D正确.
故选D.
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的选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缩结晶硫酸铜溶液所需实验器材有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故A正确;
B.用盐酸除去BaSO4中的少量BaCO3需要进行过滤,需要使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漏斗、滤纸,故B正确;
C.用固体NaCl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缺少托盘天平,故C错误;
D.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需要先滴加溴水,除去碘化钠,然后通过萃取、分液操作,用到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故D正确;
故选C.
(2016•佛山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先生成AgOH后被过量的氨水溶解生成络离子,得不到白色沉淀,故A错误;
B.加入的NaOH不足,不能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B错误;
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偏铝酸根离子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电离且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与水解无关,故C错误;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体现草酸的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D.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装置有缓冲装置,所以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不能迅速产生压强差,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B错误;
C.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需要固液混合加热型装置,故C错误;
D.对石油进行蒸馏时,温度计测量蒸气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且冷凝管中的水应该是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否则易炸裂冷凝管,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萃取时,用左手握住分液漏斗活塞,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图示操作方法合理,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
B.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精炼铜时纯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图示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铝在高温下能够与氧化亚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铁,图示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图示装置中使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应该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故D正确;
故选D.
(2015秋•肇庆期末)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可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分离,故A错误;
B.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的特征性质,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故B正确;
C.因镁粉和铝粉都能稀盐酸反应,铜粉与稀盐酸不反应,过滤得到铜粉,故C正确;
D.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则加热时既除去杂质又不引入新杂质,故D正确.
故选A.
(2015秋•淮安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 5.85g NaCl,故A错误;
B.pH试纸测定结果为整数,不能用广泛pH试纸测得橙汁pH为3.50,可选pH计测定,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可氧化橡胶,滴定管的准确度为0.01mL,则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故C正确;
D.淀粉胶体与离子均可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杂质,可选渗析法,故D错误;
故选C.
(2013秋•东城区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2SiO3溶液因水解显碱性,不水解的话呈中性,故A正确;
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不能比较酸性的强弱,不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事实上硫酸为强酸、HClO为弱酸,故B错误;
C.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熔点高,则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故C正确;
D.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石蕊氧化,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实验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供热制乙酸乙酯
②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的Cu丝冷却后插入乙醇中,Cu丝表面仍是黑色
③要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得到干燥纯净的甲烷,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④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溶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后未析出现砖红色沉淀.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是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不用稀硫酸,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未使用浓硫酸,故①不选;
②乙醇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应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的Cu丝趁热插入乙醇,故②不选;
③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甲烷中混有水蒸气,需要把从溴水中出来的气体干燥方可得到干燥纯净的甲烷,故③选;
④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原因是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NaOH一定要过量,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须加一定量的NaOH,故④选;
⑤淀粉水解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稀硫酸,溶液呈酸性,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需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溶液呈现碱性,然后在加入制氢氧化铜溶液,故⑤选;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