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 共1481题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MnO2和稀盐酸不反应,和浓盐酸才反应,故A错误;
B.摇匀后瓶塞上沾有溶液,浓度可能无影响,故B错误;
C.焰色反应时用盐酸洗涤,可用灼烧氯化钠的方法观察钠的焰色反应现象,故C正确;
D.检测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先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无沉淀生成,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下列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O易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法收集,故A错误;
B.乙烯密度比水空气略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故C正确;
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C.
(2015秋•邯郸校级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配制5%的食盐溶液,根据称量的食盐质量计算溶液的质量,进而计算需要水的质量,将称量的食盐放在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即可,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故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滴定管的精度为0.01mL,可以准确量取10.00mL溶液,故B正确;
C.将20.0g氢氧化钠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定容,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故C正确;
D.氯水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将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上先变红,红色立即褪去,故不能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故D错误;
故选D.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转移液体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精确到0.1g,无法称取0.1575gH2C2O4•2H2O固体,且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B错误;
C.挤压时尖嘴向上,易于空气排出,图中挤压橡胶管中的操作合理,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片刻,然后加NaOH溶液条件至碱性条件下,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故A错误;
B.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箔熔化但不滴落,故B正确;
C.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铜,故C错误;
D.Na2S溶液过量,均发生沉淀的生成,不发生沉淀的转化,则不能比较ZnS、CuS的溶度积(Ksp),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验设计方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卤代烃中不含卤离子,与硝酸银不反应,应水解后加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检验卤离子,故A错误;
B.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HCl,氨气和HCl又易化合生成氯化铵,则不能制备氨气,应利用铵盐与碱共热制备氨气,故B错误;
C.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时,不能确定为CO32-、SO32-、HCO3-等,故C错误;
D.研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改变硫酸浓度,测定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气体的体积,图中测定速率装置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2015•南通三模)如图所示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易溶于水,易挥发,应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反应,且加热,故A错误;
B.氨气和浓硫酸反应,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故B错误;
C.加热条件下,氨气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铜的颜色变化可判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氨气直接通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应用四氯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进行焰色反应时,必须用稀盐酸洗涤并灼烧铂丝,然后再进行实验,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用稀硫酸洗涤铂丝,故A错误;
B.强氧化性物质都可以将KI氧化为碘单质,使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故该溶液不一定是氯水,故B错误;
C.酒精和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C错误;
D.碘和四氯化碳的熔点不同,都较高,可用减压蒸馏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2015秋•泉州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稀释或溶解药品,所以溶解烧碱时不能用容量瓶,应该用烧杯,故A错误;
B.洗气除杂时,要除去杂质但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且导气管遵循“长进短出”原则,该装置符合条件,故B正确;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需要加热才反应,不加热不反应,故C错误;
D.蒸干时氯化铵易分解,则不能蒸干,应利用冷却结晶法制备NH4Cl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2015秋•淮安校级期末)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滴定终点附近间隔要小些,否则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故A错误;
B.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溶解或稀释药品,称量的固体药品应该放在烧杯中溶解,故B错误;
C.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从而溶液充满尖嘴,排除气泡,故C正确;
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只能从上口倒出,若从下口流出,会混有下层液体,故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