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没有错误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

   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D

       乙酸乙酯的制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胶头滴管深入到试管中,容易污染试剂,所以胶头滴管不能深入到试管中,故A错误;

B.给碳酸氢钠加热时,导管口应该稍稍向下倾斜,避免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水进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故B错误;

C.洗气瓶中导管应该采用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的方法,否则成了排水法收集气体装置,故C错误;

D.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试管中的试剂为乙酸、乙醇、浓硫酸,吸收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该实验装置正确,样品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I:制取并收集氢气

B实验II: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C实验III: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D实验Ⅳ: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收集气体装置不能用单孔塞封闭,故A错误;

B.反应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故B错误;

C.氨气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不需要用手捏着玻璃珠,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红塔区校级模拟)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Fe(CN)6]3-溶液可与Fe2+生成蓝色沉淀,可检验Fe2+,故A正确;

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含有SO42-或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故B错误;

C.NH3使湿润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故C错误;

D.该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加热煮沸,否则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沈阳校级期中)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结论错误,故A错误;

B.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无明显现象,结论错误,故B错误;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遇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想性,结论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且放在左盘,天平游码回零,砝码为2.0g,故A错误;

B.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产生沉淀,可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C正确;

D.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苯或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装置①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装置②验证Na和水反应放热

C装置③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

D装置④加热烧杯,分离SiO2和NH4Cl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应用分液漏斗,如用长颈漏斗会导致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散,导致实验失败,故A错误;

B.由图可知,U型管中右端红墨水高度上升,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由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可知,氧化性为KMnO4>Cl2>S,故C正确;

D.NH4Cl受热易分解,HCl与氨气遇冷化合生成氯化铵,从而将SiO2与NH4Cl分离,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利用下表中对应方案和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乙醇的消去反应中,碳和浓硫酸之间会反应生成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

B.1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1mol,溶液的质量是1000g,25g CuSO4•5H2O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1mol,故B正确;

C.碱性条件下,葡萄糖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该反应中没有加入氢氧化钠中和酸,所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利用pH试纸测定pH,应利用pH计测定pH比较酸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C

配制175 mL 0.10 mol•L-1盐酸

D

分离两种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称量时,药瓶放在左盘,砝码在右盘,且将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A错误;

B.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点燃肥皂泡验证氢气,图中实验装置及方案合理,故B正确;

C.容量瓶较小,不能用100mL容量瓶配制175 mL 溶液,故C错误;

D.水的进出方向错误,应从下端进水,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A正确;

B.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B错误;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确;

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比较MnO2、CI2、I2的氧化性

C

分离乙醇和水

D

比较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容量瓶不能稀释溶液,稀释溶液应用烧杯,故A错误;

B.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应用浓盐酸加热,故B错误;

C.温度计测量蒸汽的温度,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故C错误;

D.碳酸钠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能起对比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