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 共1481题
(2015秋•武汉校级期末)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萃取剂与水互溶会造成液体静置不分层,与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无关,故A错误;
B.因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即不与外界连通会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故B正确;
C.温度计位置错误,温度过低,或装置漏气,或冷凝水方向反了可能得不到液体,故C正确;
D.如果FeCl2溶液变质,变质后的物质是FeCl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象明显,这一反应是Fe3+的特征反应,所以用KSCN溶液,故D正确.
故选A.
学生甲和学生乙完成了下列实验,其中实验现象完全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均发生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的反应,均观察到气泡生成,故A正确;
B.向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通入Cl2先不变色后变红,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再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现象不同,故B错误;
C.向三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入三氯化铝溶液,开始没有沉淀后生成沉淀,现象不同,故C错误;
D.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不反应,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3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四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湿的玻璃棒蘸取盐酸稀释了盐酸,pH变大,故A错误;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检验氨气,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NH4+,不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故B错误;
C.盐酸和+2价铁都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C错误;
D.KSCN溶液遇三价铁离子变红色,若变红色,说明未完全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向里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静止,水柱高度不变,可知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实验不能说明生成NaOH,可说明生成氧气并放热,故B错误;
C.碳酸氢钠易分解,图中装置不能对比,且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故C错误;
D.U形管右端的液面高,则瓶内气体增多,则发生析氢腐蚀,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制环形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会导致测量的混合液最高温度偏低,测定反应热数值偏小,故A错误;
B.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没有再加水,操作正确,浓度不变,故B错误;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筒小刻度在下方,会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C正确;
D.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20 g-0.5 g=19.5 g,故D错误.
故选C.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70℃反应得到乙烯,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以下,故A错误;
B.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故B正确;
C.醋酸易挥发,苯酚钠变浑浊,可能是醋酸与苯酚钠反应,应设计一个装置除去CO2中混有的醋酸蒸气,故C错误;
D.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试管炸裂,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碘和酒精是互溶的液体,不能采用分液法来分离,故A错误;
B.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氯化氢和氨气在遇冷时会生成氯化铵固体,该实验装置不会获得氨气,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氯气、氯化氢均能发生反应,不但除去了氯化氢,而且也将氯气吸收掉了,故C错误;
D.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导管要短进长出,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做负极,但镁比铝活泼,故A错误;
B.与碘化钾反应的物质的可能为氯气或溴,不能排除氯气的影响,故B错误;
C.由于AgCl悬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Cl-,加入溴化钾溶液,Ag+与Br-结合生成溶解度更小的AgBr沉淀,所以溶解平衡AgCl(s)⇌Ag++Cl-不断向右移动,同理转化为碘化银沉淀,故C正确;
D.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l,不能证明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应向将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除去,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H2S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生成的SO2也是一种有毒气体,故A错误;
B.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可能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故B错误;
C.铁粉与水、氯化钠不反应,无发烫感,故C错误;
D.中和滴定时,酸可滴定碱,也可碱滴定酸,即中和滴定时可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也可用待测液滴定标准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Cl2的实验操作和装置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避免中毒,故A错误;
B.氯气和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都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B错误;
C.干燥氯气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故C错误;
D.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可在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可用于制备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