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学实验室为完成下列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应该采用萃取方法,需要的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符合条件,故A正确;

B.加热后,碘单质易升华,剩余的是NaCl,采用该方法得不到碘单质,故B错误;

C.实验室里一般用铜跟浓硫酸或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铜跟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亚硫酸钠可溶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故C错误;

D.乙酸易挥发,缺少冷凝回流装置,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片刻,然后加NaOH溶液条件至碱性条件下,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故A错误;

B.无色气体还可能为二氧化硫,则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X可能为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故B错误;

C.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箔熔化但不滴落,故C正确;

D.久置绿矾(FeSO4•7H2O)溶于水,溶液中含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绿矾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A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湖北校级期末)实验室制备Al(OH)3沉淀,最适宜的方法是(  )

A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CNaAlO2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DAl2O3溶于足量的热水中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NaOH溶液为强碱溶液,能将氢氧化铝溶解,所以不适宜,故A错误;

B.氨水属于弱碱,能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且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所以氨水最适宜,故B正确;

C.盐酸能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但是氢氧化铝能溶于盐酸,故C错误;

D.Al2O3难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如铜屑与稀硝酸反应制取气体

B装置②中,a为正极,d为阳极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

D装置④能用于测量气体体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因NO有毒,不能排放在空气中,应有尾气处理装置,则装置不能完成铜屑与稀硝酸的实验,故A错误;

B.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所以装置②中a为负极,故B错误;

C.装置③中气体长进短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短进长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故C正确;

D.测量气体的体积,装液态的集气瓶中的导管应短进长出,则装置④不能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大理市校级期末)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导管应长进短出,否则会将液体排除,故A错误;

B.应将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故B错误;

C.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四氯化碳和碘不反应,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可以用四氯化碳提纯碘水中的碘,然后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故C正确;

D.乙醇和水互溶,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蒸馏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且冷凝管中上口是出水口、下口是进水口,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可说明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不能说明其漂白性,故A错误;

B.浓硫酸有脱水性,会使试纸变黑,故B错误;

C.红棕色变浅说明升高温度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进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

D.白色沉淀变为黄色说明AgI比AgCl溶度积更小,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⑥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插入液面下

⑦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⑧将胶头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蒸馏操作时,蒸馏烧瓶不需垫石棉网

⑩检验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

B①④⑤⑦⑩

C①④⑤⑦⑧⑩

D④⑤⑦⑩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试管夹是一种专门用来夹持试管的挟持器.需要注意的是在夹持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故①正确;

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飞溅,故②错误;

③蒸发时,应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可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以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固体迸溅,故③错误;

④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竖立试管,故④正确;

⑤过量的试剂不能倒回试剂瓶中,防止污染试剂,应放在指定的烧杯中,故⑤错误;

⑥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则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⑥错误;

⑦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故⑦正确;

⑧将胶头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容易污染试剂,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的正上方滴加,故⑧错误;

⑨蒸馏时为防止蒸馏烧瓶受热不均匀而导致炸裂,蒸馏烧瓶底部必须垫石棉网,故⑨错误;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气管内有一段水柱上升,故⑩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或操作合理的是(  )

A配置1 L0.1 mol/L NaCl 溶液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化钠晶体

B用湿润pH试纸测定某H2SO4溶液的pH

C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

D用瓷坩埚灼烧碳酸钠晶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因为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取5.85g氯化钠固体,故A错误;

B.pH试纸用水润湿以后,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相当于把待测液给稀释了,如果待测液显酸性,则测出的pH偏大,如果待测液显碱性,则测出的pH偏小,故B错误;

C.可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酸性高锰酸钾,因为高锰酸钾显强氧化性,若用碱式滴定管会腐蚀胶管,而且滴定管可以量小数点后两位,故C正确;

D.高温灼烧使碳酸钠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硅酸钠属于杂质,会导致生成物不纯净,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

A加稀硝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B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D用澄清石灰水试液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铜粉可与稀硝酸反应,应用稀硫酸或盐酸除杂,故A错误;

B.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的特征性质,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故B正确;

C.CaCl2和NaCl都溶于水,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二者都与石灰水反应,因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可用品红或高锰酸钾溶液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酸性KMnO4溶液能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B

用图所示方法可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

C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不能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D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碳碳双键、羟基以及醛基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无法鉴别,故A错误;

B.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应让钢闸门做原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而此图中钢闸门做了原电池的负极,腐蚀速率会加快,故B错误;

C.1-溴丙烷和2-溴丙烷中分别有3种、2种位置的H,则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故C错误;

D.食用花生油成分是油脂,鸡蛋清成分是蛋白质,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