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成本计算
- 共1635题
C公司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制度。该公司某车间本月实际发生的电费为1100元,应将其分别计入“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账户。已知电力成本(y)与生产量(x)的弹性预算方程为:y=450+10x;月初在产品30件,本月投产60件,本月完工50件;在产品平均完工程度为50%。下列有关电力成本的各项中,正确的有( )。
A.本月变动成本的预算金额为500元
B.本月总成本的预算金额为1000元
C.计入“固定制造费用”账户495元
D.计入“变动制造费用”账户550元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账户分析法”,月末在产品数量=30+60-50=40(件),本月完成的约当产量=50+40×50%-30×50%=55(件),本月变动成本的预算金额为10×55=550(元),本月总成本的预算金额为450+550=1000(元),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比重为450/1000=0.45,变动制造费用比重为1-0.45=0.55,所以,计入“固定制造费用”账户1100×0.45=495(元),计入“变动制造费用”账户1100×0.55=605(元)。
投资利润率计算公式为:投资利润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年利润总额=年产品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
B.年平均利润总额=计算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
C.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
D.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铺底流动资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此处项目总投资与投资构成中的总投资有所区别,其值为建设投资与全部流动资金之和)的比率,它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对于生产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应用年平均利润总额代替年利润总额。投资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润率=式中,年利润总额=年产品销售收入-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年总成本费用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年增值税+年营业税+年特别消费税+年资源税+年城乡维护建设税+年教育费附加 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 投资利润率可根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中的有关数据计算求得。在财务评价中,将投资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对比,以判别项目单位投资盈利能力是否达到本行业的平均水平。
甲公司月末计算本月车间使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8000元,下列分录不正确的有( )。
A.借:生产成本 8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B.借:制造费用 8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C.借:管理费用 8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D.借:制造费用 8000
贷:固定资产 8000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计入制造费用,最终计入产品成本。
税务机关检查某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生产企业纳税情况时,发现该企业在销售应税消费品时,除了收取价款外,还向购货方收取了其他费用,按现行税法规定,下列费用中应并入应税销售额中计税的有( )。
A.购货方违约延期付款而支付的利息
B.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金
C.因物价上涨,向购买方收取的差价补贴
D.因采用新的包装材料而向购买方收取的包装费
E.将承运部门开具的运费发票转交给购买方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代垫运费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计税依据即为销售额,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价外费用,是指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邮政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费:①承运部门的运费发票开具给购货方的;②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的。凡价外费用,无论其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
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在产品:原材料为一次投入,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人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50%。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
要求:
按照实际耗用数量和采购数量分别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正确答案
按照实际耗用数量计算的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6-1.5)×3250=325(元)
按照采购数量计算的材料价格差异=(1.6-1.5)×3500=35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B公司2月份生产甲产品1000件,销售800件,其成本资料详见下表。
单位:元
假设:为简化起见,假定这里的变动非生产成本均为变动销售费用,其总额随销售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
要求:
(1)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期间成本和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2)假设期末没有在产品存货,期初没有产成品存货,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3)假设该公司1月份生产甲产品1000件,同时也销售出1000件;2月份生产甲产品 1000件,只销售出800件;3月份生产甲产品1000件,销售出1200件。甲产品每件销售单价为8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资料和固定成本资料不变,并假设1月初没有产成品存货,各月月初、月末均无在产品存货。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各月的损益。
正确答案
(1)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确定的期间成本和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分别见下表。
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单位:元
期间成本 单位:元
(2)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单位:元
(3)各月的损益计算表 单位:元
解析
暂无解析
ABC公司的一种新型产品原有信用政策N/30,每天平均销量为20个,每个售价为75元,平均收账天数40天;公司销售人员提出了新的政策,以便促销产品,新的政策包括改变信用政策:“2/10,N/50”,同时以每个60元的价格销售,预计改变政策后每天能多售出 60个,估计80%的客户会享受折扣,预计平均收账天数为45天。企业资本成本率为10%,存货单位变动年储存成本是9元,每次订货成本为225元,该新型产品的每个购买价格为50元。
要求:
(1)计算公司该产品改变政策前后的经济订货量和最佳订货次数;
(2)若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存货正常交货期为10天,延迟交货1天的概率为0.2,延迟交货2天的概率为0.1,不延迟交货的概率为0.7,计算合理的保险储备和再订货点;
(3)按照上面确定的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点进行采购,综合判断应否改变政策。
正确答案
(1)原政策:
年销量=20×360=7 200(个)
经济订货量=(2×7 200×225/9)1/2=600(个)
订货次数=7 200/600=12(次)
新政策:
年销量=80×360=28 800(个)
经济订货量=(2×28 800×225/9)1/2=1 200(个)
订货次数=28 800/1 200=24(次)
(2)改变政策前:
每天需要量2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20=2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20=220 (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20=24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200+0=200(个)
缺货量S=(220-200)×0.2+(240-20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12=480(元)
保险储备为20个(即B=20)时:
再订货点=200+20=220(个)
缺货量S=(240-220)×0.1=2(个)
相关成本TC(S,B)×5×2×12+20×9=300(元)
保险储备为40个(即B=40)时:
再订货点=200+40=24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40×9=36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20个,再订货点为220个。
改变政策后:
每天需要量8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80=8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80=88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80=960(个)
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800+0=800(个)
缺货量S=(880-800)×0.2+(960-800)×0.1=32(个)
相关成本TC(S,B)=5×32×24=3 840(元)
保险储备为80个(即B=80)时:
再订货点=800+80=880(个)
缺货量S=(960-800)×0.1=16(个)
相关成本TC(S,B)=5×16×24+80×9=2 640(元)
保险储备为160个(即B=160)时:
再订货点=800+160=96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160×9=1 44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160个,再订货点为960个。
(3)
单位:元
原政策 新政策
销售收入 7 200×75=540 000 28 800×60=1 728 000
销售成本 7 000×50=360 000 28 800×50=1 440 000
销售毛利 180 000 288 000
日销售额 75×20=1 500 80×60=4 800
应收账款的应计利息 1 500×40×(50÷75)×10%=4 000 4 800×45×(50/60)×10%=18 000
变动储存成本 (600/2+20)=2 700 (1 200×÷2+160)×9=6 840
变动订货成本 12×225=2 700 24×225=5 400
折扣成本 0 1 728 000×80%×2%=27 648
缺货成本 5×2×12=120 0
税前收益 170 300 230 112
所以,应该改变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甲、乙两种产品2010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产品名称 产量(件) 单位产品机器小时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甲 100 2 50 40
乙 200 4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4000 5 1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4000 30 1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40000 200 8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2000 6 4
要求:
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正确答案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以生产工时或人工成本等单一分配基础进行间接成本分配的做法,根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作业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作业为分配基础。这种方法,进一步强调因果关系原则,划小了成本分析范围,增加了分配率的数量,可以较好地解决成本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提供符合实际的成本信息,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在产销决策与价格决策中的有用性,从而可以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
以本题为例:甲产品的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222元,而决策者制定的单位售价为200元,如果与传统的单位成本比较,好像是有利可图,结果实际上是在畅销的同时,每销售一件产品,就要亏损22元,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则会避免这个决策失误。对于乙产品而言,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294元,显然320元的定价偏高,会对销量产生负面影响,给企业造成损失,而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把单位售价降低一些,则会避免这个损失的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按照交易成本理论,金融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降低( )的过程。
A.交易成本
B.金融管制力度
C.交易风险
D.金融制度成本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会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微观主体对需求的预期发生变化。而交易成本逐渐降低的趋势,使货币向更为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从而产生新的交易媒介、新的金融工具、新的服务方式,等等。所以说,金融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
以下关于农产品价格鉴证计算公式正确的是______
A.鉴证值=该种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1+社会平均收益率)/(1+农业税率)
B.鉴证值=该种产品的社会平均含税成本*(1+平均纯收益率)
C.鉴证值=被交换农产品价格*一定历史时期平均比价
D.鉴证值=参照物价格*(1+差价率)或鉴证值=参照物价格*(1-差价率)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