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二 我国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问题是          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          

              

(3)下面漫画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1)现代型(或三低型)    (2)人口老龄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或出生率降低,

生活水平的提高 , 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3)男女性别比失调   造成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4)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养老保证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

提高人口素质(至少答出3方面)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1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相关数据,可归纳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2)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的比重不断上升,在2000~2005年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人均寿命延长和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原因有关。(3)根据漫画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等他们长大后,会给婚姻、社会治安、就业等问题带来不利影响。(4)从材料 1 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净增人口数量很大,因而要继续稳定低生育率水平,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本题材料的综合分析,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特征、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等问题综合分析,注意结合相应的人口问题判断可能引起的社会问题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道:“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黑河—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材料二: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线(如图1所示)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和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材料三: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与面积比重图(图2)。

(1)分析黑河—腾冲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2)图2的甲、乙两图,表示面积比例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人口比例的是________图;图中字母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的是________,表示西北部面积所占比重的是________。(4分)

(3)简述图1图2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该地带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大部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偏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

(2)乙  甲   Q   R

(3)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或东部)人口稠密,西北部(或西部)人口稀少。

原因:地形、气候、水源、交通、历史等。

(1)黑河—腾冲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从地形、气候、环境、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2)本题考查黑河—腾冲线的面积和人口的比重。黑河—腾冲线以东面积小,人口多;以西面积大,人口少。

(3)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就是分布不均。影响因素从地形、气候、交通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如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1)(2分)目前我国处于何种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转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A:                                                               

B:                                                            

(4)(5分)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

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分布特点:                                                          

趋向:                                                              

原因:                                                              

正确答案

(1)现代型(1分)   实行计划生育。(1分)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教育,实行改革开放等。(3分)

(3)沪、苏、津、粤。(2分)

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分)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1分)

(4)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2分)

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不断加剧。(1分)

原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

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2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1)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现代型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2)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反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3)直接读图,老年人口比重大于7%的省区。老龄化反映老年人口的比重高,主要从总人口增长较慢,而老年人口增长快的角度分析。(4)从人口分布密度反映东部地区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从1990年到2000年的人口密度变化反映东西部的人口密度差距在拉大。主要的原因主要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的人口迁移角度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1)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_型。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上海;宁夏

(2)江苏;上海

(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4)现代

(5)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 新中国人口增长图(如图)

材料三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①                                  ;②                                 。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原因是              

(4)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2分)

(5)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   )(2分)

正确答案

(1)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2分)

(2)C(2分)

(3)很少 人口总数多(2分)

(4)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2分)

(5)C(2分)

试题分析:

(1)认真观察“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

(2)人口红利到来说明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重高,社会负担轻。目前我国人口负担的原因是新增儿童比重低,人口出生率较低,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主要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故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4)人口问题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故控制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

(5)为控制人口增长,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应为现代型,C项符合。D项出现人口负增长,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不适宜。

点评:中国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中国人口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要实现计划生育。

下一知识点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自然增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