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自然增长
- 共985题
读下表数据资料及乙图人口年龄构成图,回答:(8分)
(1)计算:甲组的总死亡率为 。
(2)乙组的人口构成与上图中的哪一点比较接近 。
(3)按照各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
(4)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
(5)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 。
(6)某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过慢,可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国家可以采取的人口政策有 、 。
正确答案
(1)0.93% (2)② (3)低 高
(4)甲组的老龄人口数量较大(且死亡率较高)
(5)发达国家老龄人口比重比发展中国家高(人口老龄化)
(6)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略
(2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一江两河”及拉萨、日喀则、那曲三地某年老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和少儿抚养比
(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图。
材料二 西藏传统农牧业依托生态资源创造经济财富,但破坏了珍贵的生态资源。目前,西藏民族手工业迅猛发展,如牛角梳、藏纸(由树皮和一种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制成)、卡垫(用牛皮、青稞秆或干草等制成)、邦典(毛织围裙)等,其生产和消费基本融入到生态循环之中,将大量农业人员从农牧业生产中转移出来。
材料三 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左右,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通车仪式在波密至墨脱县80公里处举行,宣告中国最后一条未通公路的县正式通车。下图为墨脱旅行景点示意图。
(l)分析决定少儿抚养比高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与拉萨相比那曲人口抚养比高,列举其导致社会负担过重的具体表现。(7分)
(2)简析西藏羊八井开展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6分)
(3)分析西藏大力发展传统民族手工业的积极意义。(6分)
(4)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墨脱县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6分)
(5)推测游客在墨脱旅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4分)
正确答案
(1)出生率(3分);基础教育压力大;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养老保障困难;社会福利不足。(2点4分)
(2)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远离城市,人工光源影响小;污染少,大气透明度高(3点得6分)。
(3)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2分);工艺品加工不仅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而且节约资源(2分);促进旅游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经济保证(2分)。
(4)旅游资源具有特色,游览价值高;集群状况及地域组合状况好(既有热带雨林、峡谷等自然景观,又有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条件逐渐改善,有利于游客进出。(每点2分,共6分)
(5)蚊虫叮咬、暴雨、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每点2分,共4分,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少儿抚养比高说明少儿所占比重较高,那么最直接受出生率的影响;那曲人口抚养比中少儿抚养比高,少儿所占比重较高,导致入学人口多,基础教育压力大;老年抚养比高,就医人口多,医疗卫生资源短缺;赡养的人口多,养老保障困难,社会福利不足。
(2)从大气环境分析,此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所以大气透明度高,利于观察;从周围环境分析,远离城市,人工光源影响小,利于观察;大气污染少,导致大气透明度高,利于观察。
(3)联系材料,结合传统民族手工业的特点分析,手工业需要的劳动力多,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传统民族工业所需资源主要来自当地,其发展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且节约资源;该工业产品具有民族特色,其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从游览价值分析,图示该地旅游资源具有地方特色,游览价值高;从集群状况分析,该地集中有许多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从组合状况分析,该地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人们可以游览各种资源;从交通状况分析,该地已通公路,有利于游客进出。
(5)该地有热带雨林景观,气候湿热,有蚊虫叮咬;该地地处谷地中,因降水较多,易发生暴雨、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处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等。
920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14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5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图16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14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 (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6分)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人口分布特点: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铁路)线分布(任答一点,2分);
人口环境容量:低(2分);
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2分)。
(2)区位条件: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2分);有充足的水源补给(2分);农业发达,物产丰富(2分);聚落分布较均衡(2分)。
(3)影响: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自然带不同(2分);
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自然带分布较高;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缺失针叶林带;
雪线比北坡高(任答一点,2分)。
北坡为阴坡,相比南坡自然带分布较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
雪线比南坡低(任答一点,2分)
试题分析:
(1)据图可以看出该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交通(线铁路)沿;由于本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紧缺,因此人口环境容量低;
(2)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可以从地形,水源以及聚落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聚落分布较均衡。
(3)本题主要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山体海拔不同,导致水热状况不同,那么就发育不同的自然带;天山南坡为阳坡,光热充足,自然带分布较高;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缺失针叶林带;雪线南坡比北坡高;北坡为阴坡,相比南坡自然带分布较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雪线比南坡低。
“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发展。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人口素质较低,贫困人口多,人口结构不合理。因为“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导致我国增长速度快,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所以说“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发展。所以本题叙述是正确的。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英国等发达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用780年,而我国完成这种转变只用720年左右。
材料二: 目前,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1亿,占总人口的7.7%,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同时,城乡老龄化程度差距扩大.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2005年.中国农村65岁以上人口占9.6%。高于城镇8.5%的水平。
(1)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快于欧美国家的主要原因。
(2)我国农村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婴幼儿比重逐渐下降,老年入口相对增加。(2分)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条件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降低.老年人的寿命逐年延长。(2分)
(2)城镇化进程加速(2分);农村地区大量中青年人口外出务工和经商。(2分)
(3)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投入相对减少。(2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