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创历史最高记录。河南省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16分)

(1)图中表示京九铁路的字母是     。(2分)

(2)简述河南省成为“中原粮仓”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简要说明河南省连续五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4分)

(4)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简述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16分)

(1)2分d

(2)6分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热配合好(或雨热同期);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4分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粮食生产规模扩大)。

(4)4分控制人口数量;切实保护耕地;加大科技投人,提高单产;制定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防灾减灾;实行区域化、专业化发展。

(1)从图中可以看出d代表京九铁路

(2)注意从自然条件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说气候(光热充足)、地形、土壤、水源

(3)河南粮食产量创最高的主要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进行分析

(4)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问题,应该从科技 控制人口方面 制定政策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5月1日开始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会促进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回答:

76.世博会期间,有不少第一次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游客,请你为他们介绍至少两种能体现上海及周边地区文化特点的主题旅游活动(要求包括活动地点和主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与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苏州相对于宁波所具有的旅游发展优势。

78.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三大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请分别列举三大产业中受益巨大的行业。

第一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2010年“世博会”将持续半年之久,届时总计有约7500万人次前往世博场馆参观游览,为了确保游客的参观游览质量,请你为本届世博会的举办提至少两点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

76.周庄古镇历史文化游、南京路步行街都市观光购物游、朱家角水乡古镇风情游、普陀山佛教名胜游、苏州古典园林观赏游;

77.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优越;有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靠近经济发达的上海,离大客源地近;

78.市郊的花卉和园艺业  钢铁及相关建筑材料工业 旅游、餐饮、房地产、商贸、会展、物流、文化等

79.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及时播报世博会各场馆游客的数量及前往各场馆道路的通畅情况;   

加强“当好东道主,文明游世博”的宣传,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创设友好和谐的游览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1)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2)。

表1 土地利用结构/%

 

表2 经济、环境效益比较(现在数据为100)

 

材料三: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

(2)图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   地,试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M地的A、B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试依据材料说出理由。

(4)与珠江三角洲比较,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地区,水热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南临南海,海运便利;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N地。①地处南岭南侧,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②距海近,冬季气温较高;③纬度低,相对温暖(或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

(3)方案B。原因:M地为山地丘陵(江南丘陵)地区,方案B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垂直差异,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增长,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对外开放;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更强;经济腹地范围更大。

(1)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邻近港澳、东南亚,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N地纬度较低,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寒潮影响小。

(3)方案B更有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生态、经济效益好。

(3)长江三角洲由于产业基础、经济腹地、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方面慢慢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简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5 000多平方千米,根据国务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持续减小,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可能造成的后果。(5分)

(2)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黄河三角洲建设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优势条件。(6分)

(3)京津唐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工业生产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且两地区之间有极强的互补性。请从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两者在哪些方面可以相互支持。(4分)

正确答案

(1)原因:中游黄土高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河流泥沙减少;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拦蓄泥沙;中上游工农业过度引水,使黄河下游水量减小。(3分)  可能造成的后果: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降低,加剧土地盐碱化等。(2分)

(2)该区域石油、天然气、海盐、风能、潮汐能等资源丰富;该区域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陆架广。(答3点得6分)

(3)京津唐地区为中西部地区提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中西部地区为京津唐地区提供能源、劳动力等。(4分)

试题分析:

(1)近年来,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河流泥沙减少。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拦蓄泥沙,使下游的河流泥沙含量减少。中上游工农业过度引水,使黄河下游水量减小,携带泥沙能力降低。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而海水侵蚀并未减弱,所以三角洲面积减小。三角洲面积减小,可能造成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降低,加剧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2)读图可以看到,该区域石油、天然气、海盐、风能、潮汐能等资源丰富,该区域位于华北平原,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大陆架广,适宜发展近岸浅海增、养殖业。

(3)京津唐地区是我 国四大经济区之一,经济水平高,技术、资金雄厚,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多,可以为京津唐地区提供能源、劳动力等。实现经济互补,共同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人口增长指标变化图”,回答问题。

(1)四组人口指标中,1949年以来一直下降的是________率,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70年代中期后自然增长率明显呈_________趋势,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成为_____________模式。但我 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仍然十分巨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死亡率;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2)下降;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出生率降低。

(3)低-- 低-- 低(“三低”型或现代型);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

下一知识点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自然增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