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及一些国家的人口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请在表格的空格中填入适当的数字。

小题2:估计C国应位于七大洲中的__________洲。

小题3:从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人口增长模式是:世界________,A洲________,B洲________

小题4:如果表中三个国家是尼加拉瓜、韩国、德国,则C国是________,D国是________,E国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0.6(左)  -0.2(右)

小题1:欧

小题1:“高-低-高”模式(过渡型),“高-低-高”模式(过渡型),“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小题1:德国,韩国,尼加拉瓜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

小题2:C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出现人口负增长,估计C国应位于七大洲中的欧洲。

小题3:从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人口增长模式是:世界过渡型,A洲过渡型,B洲现代型

小题4:如果表中三个国家是尼加拉瓜、韩国、德国,则C国是德国,D国是韩国,E国是尼加拉瓜。

点评: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四种模式,对应的人口增长阶段为:原始低增长阶、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引起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从而影响了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美国的人口发展状况耐人寻味。读相关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小题1:分析图1~图4,简要概括美国的人口特点。

小题2:图5甲乙两个人口金字塔中能反映美国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特征的是

       图,按人口金字塔的形状分类,它属于       型。

小题3:图6中A、B曲线是纽约和北京的人口增长曲线,其中能反映纽约人口变化情况的是   曲线 。1960年后,纽约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其原因是          ,这种变化趋势可带来的益处是          

正确答案

小题1:人口数量持续上升;人均寿命持续增长;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拉美裔(非西班牙裔)白种人比重下降,其他上升。

小题2:乙 稳定 

小题3:B 人口迅速减少   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和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答对任意3点得3分)  可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小题1:读图分析,图1和图2中曲线可以得知,美国人口数量持续上升,人均寿命持续增长。图3中的人口分布结合图例发现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图4中美国人口构成主要是非西班牙裔白种人,但是从2000年到2050年,比重下降,其他构成人种在上升。

小题2: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甲图中可知塔基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比重较大,塔身的青壮年劳动力非常丰富,而美国是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图乙,属于稳定型。

小题3:根据纽约和北京的发展历史,北京市的发展历史较长,而纽约的发展历史较短,所以A是北京市,B是纽约市。从图中A曲线看出,在1960年后,美国人口迅速减少,是因为纽约所在的美国东北部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和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大量人口外迁。人口减少会避免人口过多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点评:本题要求对美国人口特点、变化、原因有一定的了解,在做题过程中尤其注意读图和解题结合起来,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读图找到答案,因此对学生的读图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5分)

(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东部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沪、苏、津、粤(1分)    ①计划生育使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比重下降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等,使平均寿命延长。(4分)

(2)沪、粤(1分)   自然条件优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的高度开放;环境人口容量大。(答对其中三点即得3分)

(3)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1分)    

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加剧 (1分)   

原因: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4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1)根据老年人口比重大于7,判断老龄化的省区。我国首先进入老龄化的省区均位于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对老龄化的影响,其次,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为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使总人口增长缓慢;(2)根据表格的人口承载状况判断;人口负担较轻,即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较小,故主要从影响理论人口承载量的因素角度分析。(3)从统计图可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密西疏;且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不断加剧,这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图”(图甲)和“1982年与1996年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_________;国家推行_________措施后,1975年人口出生率降到_________%左右,199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_________。

(2)1996年与1982年相比,上海市0~14岁人口在总人口数中所占比重趋于_________,这表明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___________的趋势。

(3)目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上海上述人口问题将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

(1)高 计划生育 12 负增长

(2)下降 老龄化

(3)老年人口多,社会负担加重;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

此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图中各年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结合我国人口政策的执行、上海市经济的发展即可分析出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和资料回答。(14分) 

201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1961.2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1)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特点是        人口比重最大,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长方式有:                          。   (6分)

(2)此年龄结构特点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4分)

(3)请从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说明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北京给北京带来的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青壮年 自然增长 人口迁移

(2)劳动力资源丰富,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青壮年就业压力大。面临潜在老龄化问题,社会养老负担重。

(3)有利:加快社会进步、促进文明交融,丰富社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有弊:治安混乱,住房拥挤、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环境恶化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地区人口增长方式有二种,一是自然增长,一是机械增长。

(2)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劳动力丰富。但就业困难等。同时老龄化问题严重。(3)人口迁入对社会、经济、环境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下一知识点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自然增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