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为某国家部分领土示意图;下右图是甲河中上游某测站的径流量分配图。

材料二: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山谷的挡水体统称为堰塞体。图示山区有众多堰塞湖分布,近几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堰塞湖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图15为堰塞湖示意图。

(1)与40°S南侧相比,描述北侧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

(2)评价甲河中上游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并说明理由。(8分)

(3)推断图示山区中堰塞湖迅速消失可能的自然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差异:北部聚落多(密度大);等级高(规模大)。(每点2分,共4分)

原因:北部气候温暖;地形平坦开阔;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经济发达(工农业发达)等。(每点2分,任答4点共8分)

(2)有利:水能丰富(2分);理由:落差大,流速快;降水多,年径流量大(任答1点2分)。

不利:建坝地质条件差;水能季节变化大难开发(任答1点2分);理由:位于板块交界处,多

地质灾害;降水季节变化大,故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任答1点2分)。

(3)地震导致地下裂缝多裂隙,湖水下渗外流;火山灰覆盖;受滑坡、泥石流填埋;气候变暖冰川退化,蒸发加大;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湖水位抬高,冲破堰体,湖水外流;气候变暖冰渍堰体融化,湖水外流。(每点2分,任答4点共8分)。

试题分析:(1)题分析聚落分布特征和原因,与40°S南侧相比,北侧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是北部聚落多(密度大);等级高(规模大)。原因:北部气候温暖;地形平坦开阔;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经济发达(工农业发达)等。

(2)水能资源的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既要有充足的水量,又要有较大的落差,在开发水能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有利面,又要分析不利面。

(3)地质灾害过程中,山区形成的堰塞湖地基不稳定,容易导致湖水下渗外流;火山灰覆盖;受滑坡、泥石流填埋;气候变暖冰川退化,蒸发加大;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湖水位抬高,冲破堰体,湖水外流;气候变暖冰渍堰体融化,湖水外流。从而导致堰塞湖迅速消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工业文明阶段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等来衡量的。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土地资源为例:

①采猎文明阶段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动物和采集果实为生。这时土地数量的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

②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这时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工业文明阶段

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判断非农用地的土地质量,不再依据土地肥力的高低,耕作的难易程度,而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等来衡量。

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山药学名薯蓣,地下根茎粗,直生,长可达1米,山药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水涝。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视为物美价廉的滋补佳品,可作主粮和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山药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之一。该地生产的山药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市场销售量不断增大。

材料二 晋商文化,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P地三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1644-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坂、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1)分析P地山药品质优良及深受市场欢迎的主要原因。(8分)

(2)P地地形及成因,从区际联系方面简述晋商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位于黄土高原的河谷地带,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表起伏,利于排水;雨热同期,光照较充足。(4分)山药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有药用价值;居民生活更加注重食品的多样性与营养结构,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物流市场范围扩大。(4分)

(2)P地地形;汾河谷地,成因:断裂下陷(答地堑;断层下陷的一边;断层不行)。(2分)

区际联系有利条件:向东,可以到华北平原,东渡可达日本;向北,可至蒙古及西伯利亚地区;向西,可至河西走廊、新疆、中亚,以及欧洲等地;向南,可至中原,及南方沿海等地。(4分)

试题分析:

(1)该地生长优质山药主要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联系山药的生长习性去分析,山药喜光,该地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山药忌水涝,该地降水少,地表起伏,利于排水;山药喜疏松肥沃土壤,该地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而该地虽然降水少,但是位于黄土高原的河谷地带,灌溉便利。深受市场欢迎受山药本身价值、市场需求及交通条件影响,从本身价值分析,山药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有药用价值;从市场分析,居民生活更加注重食品的多样性与营养结构,消费量增大;从交通条件分析,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物流市场范围扩大。

(2)从P地空间位置分析,属于汾河谷地,其成因是断裂下陷;从材料叙述所联系的区域去分析晋商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回答问题。(12分)

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2分)

正确答案

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塑造了西欧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西欧大致位于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温带,西临大西洋,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使西欧大陆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为均匀;地势西低东高,平原广阔,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延伸,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欧洲西海岸北上,对气候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这些因素导致形成了西欧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想,西欧河网密布,河流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航运价值大。

对农业的影响: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里牧草旺盛、多汁,乳畜产量高且稳定,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稳定。

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西欧温和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造就的种植业和乳畜业,是形成当地以面包和乳畜产品为主的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

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气温温和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

此题注意审题,理解题目中“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内涵,自然地理要素包括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人文地理环境包括航运交通、农业、地域文化、人口、城市和工业等要素。然后再结合图中西欧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分析其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对气候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2012年11月以来,内蒙古兴安盟北部地区出现3次降雪天气过程,其中20日至21日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4个乡镇出现强降雪过程。该旗灾区平均降雪深度达到30厘米,局部地区积雪深度达到1米,形成30年来最严重的“白灾”。据当地农牧部门介绍,此次强降雪来袭突然,较历年提前40余天。截至11月26日最新统计,内蒙古兴安盟特大雪灾造成当地3个旗市5.28万人受灾,受灾牲畜201.4万头,因灾死亡牲畜1207头,受灾草牧场1500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4亿元。

简述内蒙古牧区此次“白灾”危害严重的原因。

正确答案

几次降雪过程集中;前次降雪尚未融化,再次发生降雪,且降雪量大,较往年提前(6分);内蒙古是我国的主要牧区,畜牧业发达,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4分)。

试题分析:“白灾”(雪灾)危害严重的原因分析应从降雪的程度(寒冷的程度)和灾区的状况两方面分析,据题意灾区降雪时间提前,降雪次数多,连续性强,雪量大,而牧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畜牧业发达,因此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注意材料的处理。

下一知识点 : 中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世界主要的资源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