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 共30题
  •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 共3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有何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10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2分)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2分)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2分)

试题分析:该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考核,学生只需要根据课本要点准确、全面回答即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难度较小。学生可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创新、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等角度总结概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江苏卷)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小题1: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

小题2:简述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小题1: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列宁仍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w

小题2:①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本题以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出的评价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回答第(1)问时,可以从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后两个角度回答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的变化,第(2)问注意审题是两小问,一是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二是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意义这两个角度思考即可。理解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

毛泽东在此强调要处理好的关系是什么?处理好这一关系有何重要意义?(14分)

正确答案

毛泽东在此强调要处理好的关系是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直接关系到各方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题考查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书的了解情况,属于识记能力考查。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英、法、美、日等国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不满苏维埃俄国单独与德国媾和,又惧怕苏维埃政权会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要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集中力量保卫祖国,苏维埃政权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同时,苏维埃政府陆续实行了一系列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非常措施。

材料二: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造成的饥荒,人们生活极端困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暴动。1921年二、三月间,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暴动,表明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据列宁的提议,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从此,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回答:

(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内容上有哪些变化?(8分)

(2)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9分)

正确答案

(1)在农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新经济政策在保证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苏维埃政府把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资本家或私人经营,禁止所有生活必需品的私人交易,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给制度,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2)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在战争已经基本结束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并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及时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导致工农联盟出现新裂痕,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此题较为综合。第(1)问要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进行比较,首先就要熟悉这两个内容,其次是要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列出比较点加以比较。第(2)问其实是回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

(1)请使用简洁语言填写下表空格。(5分)

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不同点是:

(2)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共同点是:(6分)

正确答案

(11分)

(1)(每空1分,共5分)

 

(2)①它们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2分)

②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2分)

③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材料一:毛泽东认为,价值法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救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亿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材料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010年经济工作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怎样认识的?(4分)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评析价值规律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10分)

正确答案

(1)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一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4分)

(2)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渡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2分)

②价值规律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2分)

③价值规律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造成两极分化,需要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材料二: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材料一与材料二,各有什么背景?(5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正确答案

(1)①斯大林曾与列宁一样,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存在商品生产。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即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因而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这种观点有利于苏联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促进经济发展。(3分)②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主张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2分)

(2)无论是看待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斯大林和邓小平都没有在不相容的对立中思考问题,都未将它们看作社会制度的范畴,都把它们的性质与其相联系的社会制度统一起来,因而都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做题  12分)材料一  1921年的苏联,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材料二   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苏联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苏联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苏俄1921-1928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

(2)实施新经济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正确答案

(选做题  12分)

(1)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是苏俄向新经济政策过度的标志。(2分)

②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2分)

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2分)

(2)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巩固了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分)

②恢复了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2分)

③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2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诣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请运用经济常识,论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1)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并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实现社会和谐。

(3)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物质条件,有利于解决“三农”、就业等经济和社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4)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本题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为背景,考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因此,分析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就是分析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意义。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苏联理论界有人认为,由于历史赋予了苏维埃国家特殊的作用,它的领导人能够依靠政权的力量废除现存的政治经济学规律,制定、创造新的规律。

针对上述观点,斯大林指出,这是完全不对的,不能把我们的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混为一谈。

前一种观点的实质是什么?国家制订经济计划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14分)

正确答案

材料反映了斯大林与一些经济界人士对经济规律认识的不同观点。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人们只有认识、利用规律,而不能消灭、创造规律。

前一种观点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就是苏维埃政权创造出来的,其实质是否认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

斯大林认为经济发展规律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人们可发现、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但是不能消灭这些规律或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要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

国民经济的计划必须建立在符合规律的基础上,计划本身不是规律,但是,计划和规律并不是对立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

设计此题意在认识斯大林对列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理解斯大林在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起作用等问题上的突破。通过探究,体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的艰难历程,感悟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