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 共39题
4.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0.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3 ,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产生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14)。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
正确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保温作用更强。
(2)
①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
②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以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
③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
①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
②科技力量强;
③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
④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9.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题。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1.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图5)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解释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