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 共178题
34.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约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僧俗信教群众每年组织和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 ( )
①宗教信仰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②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③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阶级基础
④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
17.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和文化创新的原动力。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定位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与文化资源,正确判断其文化价值之所在。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经济全球化虽对各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不可能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异,地球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说明( )
9.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60年来,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下列属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8. 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 )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③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具有一致性
④再分配调节机制更加注重公平
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同心共筑中国梦。这要求
①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 ②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④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发展
6. 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
① 是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 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
③ 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 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 一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 )
①社会稳定的前提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
③民族平等的蜷础
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 )
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29.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