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 共25288题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将保持一段时间工资相对低廉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明显增加。
材料二:
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指出表4、图1中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表4显示,东部地区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区。图1表明,东部地区吸纳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绝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下滑。相对于2008年,2009年农民工在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上升,省内就业比例上升,省外就业比例下降。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招不到工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无法结合,不能创造财富,必然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小张的观点有道理。企业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工荒”,但企业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续提高工人工资。何况,企业要招到工人,还应为工人提供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从根本上讲,解决“用工荒”的出路在于东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小王的观点不全面。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象,市场机制对于“用工荒”的解决有重要作用,但市场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地解决“用工荒”,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小周的观点是片面的。
(3)政府要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协调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帮助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推动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推动农民工技能培训,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还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接受监督,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圆技术工人的构成
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
材料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
2010年中国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超过2400万人,但经济发展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200万个。尚有l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与此同时,自2004牟以来,用工荒日益严峻,2010年的情势,似乎叉显得格外严重,珠三角缺工的人数已从当年的15万激增到了200万。青岛一制造公司打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招一名高级模具技工,结果重赏之下却难觅“勇夫”;天然气西气东输一个项目工程,日工资
150元招高级焊工,竞无人揭榜……。
材料三: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强调,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健全面向所有困难民众的就业援助长效制度,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促进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体面劳动的政治学依据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材料一说明我国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级技工紧缺,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材料二说明我国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②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我国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不合理。
(2)①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构建有8利于劳动者成才的环境,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多渠道就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力。③企业:要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当家作主。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体面劳动,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为人民服务、对人们负责是政府的工作宗旨和原则。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体面劳动体现了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政府增强服务意识,把为人民服务真正落到实处体现。③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实现劳动充分就业,体面劳动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材料一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如绿豆、大蒜、生姜的价格曾一路飙升,直逼肉价。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物价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材料二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1月21日,国务院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等出台16项措施来稳定物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势头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就必须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我国政府担负着组织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国务院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规等出台16项措施来稳定物价,是政府认真履行上述职能的具体体现。
(2)①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抑制价格上涨势头。②进一步落实扶持“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副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③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幸福感”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令人憧憬的词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工的幸福感:“出来到企业打工赚钱,要有政策保证,也要靠自己的本事,更希望老板不断地给涨一涨工资。”家庭主妇幸福感:“希望每天都能买到放心菜,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材料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还在于居者有其屋,为此,H市政府出台强有力措施调控近年一直过热的房地产市场:2011年,全市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保障性住房;对在本市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籍居民限购一套,对已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暂停在本市购房;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转手交易的,全额征收营业税;加大对房产商捂盘惜售行为的查处力度,抑制投机性购房。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农民工、家庭主妇心中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H市政府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国家: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②加强宏观调控,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企业:①要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②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个人:①农民工要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②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①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②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巨大人员财产损失,为此中央财政紧急下拨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等方面。民政部门把接受社会各界捐助的款物以及从中央救灾物资西安储备库调运的大量救灾物资迅速投向灾区,有力保障了应急期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工商部门积极协调组织货源,加强对抗洪救灾物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对哄抬物价、售假卖劣的,将依法严查严打。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灾害面前国家应如何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面对灾害所作出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加大财政支出,满足受灾群众生活需要。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灾区的社会救助。④动用社会物资储备,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
(2)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③政府面对灾害所作出的努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4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图15反映出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局限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被国家确定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科学规划、技术突破、资金支持、专利保护、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4)依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谈谈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应该如何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图14反映的是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同时反映出我国通讯产品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有的产品在国际贸易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②图15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带动。
(2)发展战略性新产业,有助于: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④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的生产和消费。
(3)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勇于实践。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尊重创新型人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继承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4)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教程中政府要:①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②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知识产权和安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③依法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利器。山东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重点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重点研究农业生物、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技术,大力发展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农药、海洋农业、生态农业等涉农新兴产业。
(1)揭示材料一(图)所示经济信息。据材料一、二,分析企业经营者投资涉农新兴产业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达几十年的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中,以独创性思维和胆识批判地吸收水稻育种的既有理论,冲破经典理论束缚,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水稻,从实现亩产400公斤、600公斤、800公斤并向1000公斤迈进,为农业科技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划时代贡献,获得2011年度“马哈蒂尔科学奖”。
(2)结合袁隆平对超级水稻的研究历程,说明人类求索真理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82年~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十四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些文件肯定并完善了家庭承包制这一农民的伟大创举,出台了“取消农业税费、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教育问题、实施农村低保”等强农惠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旋律。
(3)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指导“三农”工作上是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经济信息:2006~2011年中央不断增加对“三农”的财政投入,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国家财政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②合理性:企业投资发展涉农新兴产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是树立正确经营战略的必然要求;发展涉农新兴产业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涉农新兴产业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能够维护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涉农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投资发展涉农新兴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能获得优惠政策的扶持和财政补贴。
(2)①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超级水稻的研究成果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②求索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袁隆平在水稻育种的真理性认识上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求索真理没有止境。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超级水稻的真理性认识还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3)①党和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总结和完善农民的伟大创造;③政府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出台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④党和政府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材料一: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不同市场条件下,经济效率是不同的。如图-6
材料二:《反垄断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新《邮政法》中对邮政专营范围 “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快递100克以下由邮政专营”的规定(将直接意味着很多民营快递失去其赖以营生的业务来源),因涉嫌垄断将被调整。
材料三: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5年,这一比例已增至4.88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超过3倍则需要加以调控。高收入行业主要是在垄断程度高电信、电力、金融等行业。
(1)解读和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做法的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三,用国家知识分析政府应怎样解决材料三中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同市场条件下,经济效率是不同的,市场垄断程度越高,经济效率越低;自由竞争程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或表述为经济效率与垄断程度成反相关关系,与自由竞争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2)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竞争是市场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垄断是竞争的大敌,材料中国家立法反垄断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材料中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反垄断,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证。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各类市场主体应该平等进行竞争,材料中国家的做法有利于市场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市场调节必须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立法反垄断是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的体现。《反垄断法》是经济的母法,其他经济法律不得于其冲突。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行业垄断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经济职能,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尤其是垄断行业改革,整顿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通过履行相关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社会保障,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至2010的我国CPI走势图
材料二:统称小杂粮的红豆、绿豆、谷子,2002年的产量是350万吨,到了2008年已经减少到了250万吨, 2009年恶劣天气造成主产区减产,则成为资金炒作的重要题材。分析被炒的大蒜、绿豆、生姜等也的确如此,大蒜曾出现过8分钱的低价,生姜也曾经低至4毛一斤,绿豆价格一直波澜不惊,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加上春季干旱,云南、贵州等地绿豆几乎绝收,去年主产区内蒙古、吉林也遭遇干旱产量减少。
材料三:专家指出:一是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市区周边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产量逐年下降;二是7月、8月的接连降雨致使蔬菜产量下降,采摘、运输等成本上涨;三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
材料四:加强政府引导,稳定和增加市郊蔬菜种植面积,以调动和保护菜农的种菜积极性,同时加强种植科技培训,提高单产,丰富市民菜篮子。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的要求,城市应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蔬菜储备制度,确保重要的耐储存蔬菜品种有五至七天消费的动态库存,稳定菜价。
(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其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四,政府应如何解决“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我国CPI指数由2009年初的负增长,转为2010年的持续上涨,而且上涨的幅度较大。这说明我国物价上涨较快,这将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原因:①价值决定价格。菜价上涨是因为生产菜的成本上升。如采摘、运输等成本上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推动菜价直接上涨。②供求影响价格。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政策等,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从材料可以看出,城市周边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产量逐年下降,接连降雨致使蔬菜产量下降导致蔬菜生产供不应求,价格上涨。③人为因素。游资炒作,不法商贩囤积,也是助推菜价直逼肉价的重要因素。
(2)一是领导重视,继续抓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二是合理引导,稳定和增加市郊蔬菜种植面积;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单产量,确保供应;四是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蔬菜储备制度;五是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行为,确保市场信息畅通。
2011年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在欧洲、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相继爆发债务危机,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也卷入漩涡,欧债危机蔓延至欧元区核心经济体,市场传言法国会成为下一个丧失AAA评级的经济体。
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复杂。首先,金融危机是西方主权债务危机的导火索,金融危机使得政府税收锐减,为了救市刺激经济使得财政赤字大增;其次,信贷经济是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以美国为例,过去数十年沉湎于“信贷经济”,从政府到个人负债累累;最后,体制缺陷是债务危机深化的主要原因,以欧洲为例,欧元区存在天生的体制缺陷,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二元性”—仅仅统一货币政策而未统一财政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未来西方国家将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人口老龄化、退休金、社保和医保等开支,将压得各国政府喘不过气来。
(1)如何看待“信贷经济”的作用?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欧美债务危机的发生给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权评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国的国家信用度。保持良好的国家信用度,政府责无旁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保持我国良好的国家信用度方面应该有的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①在一定的条件下,“信贷经济”可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如果控制不当,将使得政府和家庭不堪重负,最终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防止财政赤字过大,控制国债规模;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协调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注意宏观调控的时机、力度和节奏;社会保障水平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考虑财政的支付能力。
(2 )①切实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及公共服务职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争取良好业绩;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行政务公开,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