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 共25288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在对国际稀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促进稀土开发和出口。随着稀土产销逐年递增,我国意识到按照这一开发速度,再过二、三十年,将成为稀土小国或者是无稀土的国家,不得不花费巨资从外国进口稀土。2005年我国取消了稀土出口退税政策。随后,针对稀土开发生产中出现的乱采滥挖、污染环境、产能过剩、低价出口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意见,以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多年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从中国购进的稀土,除了用于生产,还大量囤积,以备将来之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日本和欧美国家纷纷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甚至以提高对中国产品进口的限制相成胁。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该如何保护有限的稀土资源。(6分)
正确答案
(18分)
(1)(12分)
①我国在对国际稀土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②随着稀土生产和对外出口逐年递增,稀土资源消耗逐步增大等问题的产生,我国取消了稀土出口政策,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分)③针对稀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相继调整稀土政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分)④为了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和调整稀土政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分)
(2)(6分)
①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对稀土开采和出口的调节、管理;(2分)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增强公民珍惜和保护稀土资源的意识;(2分)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主决定控制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政策,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2分)
略
材料一 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12月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的“迎春之旅”.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材料二 在2010年9月7日,随着日本军方在钓鱼岛扣押中国渔船,中日关系在2010年的秋天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硬的反制措施。
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可妥协?
(2)中日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
正确答案
(1)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②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我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妥协。
(2)①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②在中日关系中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日本的合作关系,努力化解分歧,推进中日关系发展
略
材料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近日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启动。按照规划,第一期工程通过三年实施,改造坡耕地294万亩,保护黑土地900万亩,巩固与促进退耕还林25万亩,做好对农民补偿的善后工作,以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材料二:2008年4月1日,农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民增收、政府公信力和国家的整体形象,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和管理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从源头入手,加强检测监管,实施全程控制,对不合格的予以强制取缔;要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培养一批懂管理、会审查、善监督、能服务的人才队伍;要努力提供服务,加强对农民培训,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有力保障。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的国家职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国家的经济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做好退耕还林对农民补偿的善后工作,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和管理,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坚决予以取缔;搞好公共服务,加强各级农业部门队伍能力建设,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②国家的文化职能。加强农业部门队伍能力建设,培养懂管理、会审查、善监督、能服务的人才队伍;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培养新型农民。③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的启动,有利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对不合格的农产品要坚决予以取缔。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为编制好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规划建言献策”的活动,广泛征求民意,得到公民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广大人民积极踊跃的建言献策,展现现代公民的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1)作为一名公民,你认为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请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就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党的领导下,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政治生活,积极建言献策;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国家要行使经济职能,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国家要行使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诸如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护环境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从政府角度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分)
材料二 当前,“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已成为各地“十二五”规划的高频词。人民网等联合推出“您认为影响老百姓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调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或“社会参与、价值实现”方面,谈谈如何增加人民的幸福感。(12分)
材料三 某市市委为促进本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在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并提交市人大审议通过。同时,要求市政府尽快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尽快搭建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运用有关政党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某市市委上述做法的依据。(10分)
正确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分)②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工作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分)。③加强“三农”工作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体现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6分)
(2)答案一:从“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方面:①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人民尊严。②政府要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③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④公民要正确行使监督权,促使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答案二:从“社会参与、价值实现”方面:①公民要增强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坚持有序参与,以便更好地实现价值。②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③公民要依法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价值。④政府要创新社会管理形式和机制,拓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和方式,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实现价值提供保障。(每条3分)
(3)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此,该市市委提出“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2分)
②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该市市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发展战略是科学执政的要求;问计于民是民主执政的要求;提交市人大审议通过是依法执政的要求。(6分)
③中国共产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文化兴市有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及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三问都是政治生活知识,关键是要抓主体。回答第(|)问时,可以从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等角度回答,第(2)问两个角度都可,找准角度分别分析。两个角度的主体不同,分别是政府和公民,注意此点。第(3)问运用有关政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可从党的地位、执政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回答。
点评:材料分析题历来是高考的重头戏,所占分值较大,题目新颖,设问灵活,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紧扣实际生活,道理在书本之中。解答此类题,我们应注意:一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设问方向和范围。二抓住要点,运用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做到内容清楚、言简意赅。三要利用题中有效信息,紧扣知识点多角度分析。本题找准主体是关键。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据此,有人说:“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请对该说法进行简要的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应尽之责。(2)政府担负着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应办之事。(3)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解决民生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只有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近年来,某市政府大力推行“民心工程”,为群众办实事。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了疾病控制中心和传染病综合门诊楼11处,新增农村参保人员7万人;整顿、清理书报刊和音像市场,收缴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9万件并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上述材料中,该市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保证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文化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1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危害极大。由于存在极大的经济诱惑,有人铤而走险,销售“地沟油”。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地沟油”问题,国务院决定,组织开展“地沟油”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2011年9月,公安部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一条“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条浮出水面。
小题1: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地沟油”泛滥的原因(4分)
小题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该如何整治“地沟油”(7分)
正确答案
小题1: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地沟油”泛滥是部分企业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表现(2分)
②企业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非法经营(1分)
③市场规则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缺乏对“地沟油”的有效监督等(1分)
小题1:①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2分);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1分)。
②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2分)
③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分)
本题以“地沟油”这一热点问题为情境,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小题1:注意从经济原因角度分析。
小题1:注意从主体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角度找措施。
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项统揽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首先,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其次,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为推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再次,加大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最后,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及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该如何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和谐发展。(24分)
正确答案
(1)政府应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4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做好对中原经济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2分)
(2)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分)全面提高该地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保障。(2分)
(3)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4分)搞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2分)
(4)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4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2分).
本题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政府知识的理解。可以从政府应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四个方面结合材料回答。
背景:近年来,少数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用行政手段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上演了围歼外地产品的“啤酒大战”、“化肥大战”、“香烟大战”。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辨题: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弱化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方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并不必然产生地方保护主义,因此,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近年出现的一些“大战”,其实质在于地方政府不恰当地干预市场,不正确地行使了管理的职能。(3)为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进一步协调地方和地方、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加快改革步伐,促使地方政府正确地行使管理的职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