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共存
- 共2225题
(8分)已知某待测液由Ag+、Mg2+、K+、Ba2+、NH4+、NO3-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二步: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三步:再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在此过程中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热该溶液,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写出第二步中所涉及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待测液中一定含有 、NO3-离子,一定不含有 离子,还有一种离子不能确定其是否存在,要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和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不要求写实验操作过程) , 。
正确答案
(8分)(1) Ba2+ + SO42- = BaSO4↓
(2)一定含有 Ag+ Ba2+ NH4+ 、NO3-离子,一定不含有 Mg2+ 离子
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看是否有紫色
试题分析: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是氯化银,说明含有银离子;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是硫酸钡,说明含有Ba2+;再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在此过程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镁离子。加热该溶液,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该气体是氨气,所以含有NH4+。由于溶液是显中性的,所以一定含有NO3-,但钾离子不能确定。而要确定是否含有钾离子,则需要通过焰色反应,需要注意的是要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点评: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6分)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向盛有10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滴加
溶液;再向其中滴加
的
溶液。
请回答:
(1)白色沉淀是 ,证明“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操作是 。
(2)能说明溶解度依次减小的现象为 。
(3)滴加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1) 1分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
已经沉淀完全。
(表述合理即可得分) 1分
(2)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 2分
(3) 2分
(1)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要验证沉淀是否完全,可以取水层清液,继续滴加氯化钠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已经沉淀完全,反之则没有沉淀完全。
(2)沉淀转化的实质是向生成更难溶的方向进行,所以如果加入碘化钾,则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碘化银。如果继续加入硫化钠,则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硫化银。
(3)根据反应物的生成物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某无色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g+、Fe3+、K+、Ba2+、NH4+等阳离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I.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II.过滤,取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III.另取少量步骤II中的滤液,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热,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1)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2)步骤III中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g+、Ba2+、NH4+ Fe3+(2)NH4++OH—NH3↑+H2O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溶液为无色,而Fe3+ 在水溶液呈现棕黄色,故一定没有 Fe3+;根据Ⅰ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有 Ag+;根据Ⅱ知,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显酸性,溶液中一定有 Ba2+;根据Ⅲ知,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热,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溶液中一定有 NH4+;根据上述分析知,(1)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Ag+、Ba2+、NH4+; 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Fe3+;( 3)铵盐和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
(11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1)有NaCl、CaCl2、AlCl3三种溶液,若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别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则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若生成的沉淀的质量相等,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SO2和SO3,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所含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9mL水 ④0.2mol H3PO4
正确答案
(1)1:2:3(2分);6:3:2(2分)
(2)5:4 (2分) 5:6(2分)
(3)①④③②(3分)
试题分析:(1)等物质的量的NaCl、CaCl2、AlCl3三种溶液中Cl-的量之比为1:2:3,因此产生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 。若生成的沉淀的质量相等,则其物质的量也相等,故所需的Cl-的量也相等,因此三种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
(2)设SO2和SO3的质量为m,则其物质的量分别为:。因此所含分子数之比为:
;所含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①所含的原子数为;②所含的原子数为
;③所含的原子数为
;④所含的原子数为
;因此所含的原子数大小关系为①>④>③>②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高考常考内容。只需掌握常见的计算公式,即可很好的解答此题。
将一定质量的Mg、Al合金全部溶解在500mL盐酸中(体积变化不计),取10mL反应后的溶液,加1mol/L的NaOH溶液得下图关系。
(1)求Mg, Al质量各是多少?
(2)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mol/L?
正确答案
(1)(4分)3.6g、2.7g
(2)(3分)1.4mol/L
试题分析:(1)由图像得,10mL溶液中铝镁离子全部深沉用去了0.014mol的NaOH,而随后Al(OH)3溶解用去了0.002mol的NaOH,由Al3++3OH- ~~Al(OH)3+OH-~~AlO2- 得n(Al3+)=0.002mol,则2n(Mg2+)=0.012-0.002×3=0.006,所以n(Mg2+)=0.003,则m(Mg)=24×0.006="0.072g" ,m( Al)=0.054g .所以原溶液中镁,铝的质量各为3.6g ,2.7g. (2)当NaOH滴至14ml时,镁铝全部沉淀,溶液中的溶质全部为NaCl,根据Cl 原子守恒,即得:n(HCl)=n(Cl-)=n(NaCl)=0.014mol,所以C(HCl)=0.014/0.01=1.4mol/L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题,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图像的变化趋势,找到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特殊性。解此类题目时,要抓住起点和拐点,此题抓住最高点来计算。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