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共1527题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共1527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该言论客观上说明了

A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要性

B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的危害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影响

D西方民主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人认为:“吾国数千年来之社会生活,莫不受名教羁縻之苦。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思想之不自由,莫甚于此……故吾人今日者,果欲创新生活,涤新道德,求为廿世纪之新国民,则必自实行其思想革命始。除昔日保守盲从之习惯,而砺今日自由意志之精神。”根据材料,持有上述看法的一定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

A彻底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现它,确定它了。”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

A寻找社会规律

B构建伦理道德

C整理史实资料

D探索革命道路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史学家陈超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仅)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正确答案

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