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共7414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39分)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协调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实现了现代化。而在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出现反复或停滞,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没能跟进,就业问题解决不好,甚至出现了城市贫民窟(指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穷人避难所)等社会问题。
(1)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推进城镇化。(12分)
读图,根据词云图的生成原理,词语出现频率越高、显示规格越突出、离图中心越近。公众借助高频词云图,可以数据化地了解201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在提案中关注的话题。
(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角度,说明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11分)
我国城镇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目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大城市,有些原住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次,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6分)
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说,我到欧洲去访问,对方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跟他们讲中国的城镇化前景,他们就会兴奋不已,觉得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有合作的机会。如果只跟他们讲产业,讲中国要加快哪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哪些产业的层次,他们就觉得是在与他们竞争,甚至会琢磨怎么搞反倾销来限制我们。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怎样打消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并说明这样做的政治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1)①中国必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4分)
②通过产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2分)加快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员合法劳动权益,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2分)
③积极发挥政府财政作用,鼓励民间投资。(2分)加强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的投入,实现社会公平。(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4分)政协委员们提案中的合理意见或建议,可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现实问题的解决。(2分)
(3)①在城镇应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镇包容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融洽的邻里关系。(3分)
②国家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城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让进城农民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
(4)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分)中国应让欧洲国家看到中国发展对他们也有好处,中欧存在共同利益,合作空间广阔;(2分)让欧洲国家相信中国合作共赢的主张,认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分)
②中国这样做有利于树立国际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解,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利益。(4分)避免一些国家误解和怀疑,甚至是联合起来限制中国发展。(1分)
试题分析:(1)本题根据材料信息提取城镇化的相关问题,即涉及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平问题,其中产业涉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发挥财政的作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平的实现。(2)本题较为简单,知识限定很明确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把基本理论表述完整准确后,联系材料中政协委员的行为进行对应表述即可。(3)本题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现实问题,设问现实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对设问进行解读,找准知识切入点,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区的问题,实际就是进行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可从公益性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组织语言。(4)第一问,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问题即国际关系问题,打消疑虑就是加强合作的问题,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通过上述对设问和知识的解读,组织语言即可。第二问,中国的外交行为的政治意义,可遵循由近及远最后落脚回归的思维顺序,即外交树立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环境,维护国家利益。
2011年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0号决议。决议内容包括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呼吁利比亚当局立即停止对平民的暴力行动等。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说:“考虑到利比亚当前极为特殊的情况和阿拉伯及非洲国家的关切和主张,中国代表团对安理会刚刚通过的第1970号决议投了赞成票。”
2011年3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在解决利比亚局势时,我们必须尊重利比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请运用“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的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12分)
正确答案
上述材料说明了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以实际行动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负责任的积极作用。(1分)
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970号决议,说明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采用武器禁运等强制性措施解决利比亚地区的紧张局势。(3分)
②考虑到利比亚及周边国家的实际情况,中国投了赞成票,说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也说明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的安理会工作,在维和方面发挥了重要贡献。(5分)
③在解决利比亚局势时,要尊重利比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说明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说明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基本权利,也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3分)
略
(8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对此,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并采取了包括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中国海监船在钓鱼岛海域进行例行维权巡航、渔政船进行常态化执法巡航等一系列强力反制措施。2013年5月26日上午9点5分左右3艘中国海监船相继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执法,这是自2012年9月日本野田佳彦政府上演“购岛”闹剧以来,中国公务船第46次驶入12海里,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钓鱼岛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决心。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海监船抵达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执法的依据。
正确答案
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我国政府采取巡航执法,是行使管辖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常行动;(2分)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侵犯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政府采取巡航执法,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3分)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政府采取巡航执法,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我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基本目标以及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试题分析:设问中“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思路。我国政府采取巡航执法,体现了我国行使管辖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常行动,因为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侵犯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政府采取巡航执法,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我国政府采取巡航执法,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我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基本目标以及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构成主权国家的要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如设问中“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他国。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真诚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发展。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正确答案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也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既有利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符合时代潮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又与我国的外交宗旨相一致。将上述内容进行整理即可把本题答好。
(9分)2012年9月11日,日方不顾中方一再的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签署了钓鱼岛“买卖合同”,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对此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方将根据事态的发展,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
请你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评析日本政府“购岛”的错误所在。
正确答案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的中国的主权。(3分)
②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动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管辖权。(3分)
③主权国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动侵犯了我因领土,没有履行其应尽的国际义务。
试题分析:设问中“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思路,涉及构成国家的四个要素,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的中国的主权,体现了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动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管辖权,体现了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动侵犯了我因领土,没有履行其应尽的国际义务,体现了主权国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构成主权国家的要素、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如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金砖国家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新兴经济体组成。金砖国家峰会讨论的问题集中于经济、金融和发展领域。2013年3月25至27日。金砖国家第五次峰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习近平主席作了《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强调指出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相信金砖国家在深化务实合作、加强伙伴关系等方面将取得新进展。
小题1:从国际组织的分类看,金砖国家属于( )。(4分)
①政府间国际组织 ②区域性国际组织
③一般性国际组织 ④专门性国际组织
小题2:运用所学国家和国际组织知识,说明加强金砖国家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意义。(6分)
正确答案
小题1:B
小题2:①有利于促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实现人民福址。(2分)
②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提高金砖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地位。(2分)
③有利于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立国际新秩序。(2分)
小题1:试题分析:从本题材料“金砖国家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新兴经济体组成”中学生可以较为容易的发现该组织是政府间、区域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因此,答案是B项。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限定的答题所用的具体知识点角度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这一角度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中找出答题的突破口。最后,要将材料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完成本题的作答。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他国。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真诚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发展。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正确答案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也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既有利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符合时代潮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又与我国的外交宗旨相一致。将上述内容进行整理即可把本题答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 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友,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反驳“中国威胁论”。(10分)
正确答案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3分)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3分)
③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国防力的增强,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强大后也绝不侵略他国。(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西方的“中国威胁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反驳“中国威胁论”。可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决定着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点评:解答主观题要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就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和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10分)2013年4月8日,台湾前民进党主席谢长廷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致词中多次强调和平与对话的原则,是普世共同发展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
材料二 有关普世价值的论争,问题不在普世价值本身,而在普世价值的话语权。
历史上,西方拥有普世价值(文明)梦。“西方现代化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为西方建构起普世价值的话语权”。在当代,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 个别国家把推广“普世价值”纳入其全球战略,常常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去垄断发展模式的话语权,甚至演化为普世霸权。
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
材料三 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
结合材料,分析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的政治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①“真正的全球化”尊重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基本权利,(2分)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1分)
②“真正的全球化”将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2分)
③“真正的全球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分) 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分)
④“真正的全球化”符合当今时代主题,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的政治意义。本题设问中并未给出答题的具体范围,需要学生通过份分析材料及设问来确定答题的思路与方向。本题材料中“‘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的表述是学生解答本题需要尤为注意的语句。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真正全球化”在推动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在维护主权国家平等地位等方面的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