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7月9日19时19分13秒,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 km,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

A.高雄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2)此次地震,理论上姚安县居民感觉到                                (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3)云南所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原因是?

(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云南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 ,其研究原理是。

正确答案

(1)A 

(2)B 

(3)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4)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8月以来,我国甘肃舟曲、四川绵竹和汶川、云南贡山等地相继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而连续的暴雨给救灾又带来困难。

(1)上述三个泥石流发生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2)试分析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都位于横断山区(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形陡峭。 (2)位于地质活动带上,岩体破碎脆弱(多裂隙);山体陡峭;多暴雨;植被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震,首都太子港大片建筑物倒塌,总统府部分坍塌。海地总理估计遇难人数最终可能高达10万。

(1)加勒比岛国海地地震多发,因为海地位于____________地震带上。(2分)

(2)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大,请分析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环太平洋地震带(2分)   

(2)震级高,灾害强度大(2分),震中位于该国家境内,震中距小(2分)建筑物抗震能力差(2分)震源浅、地质结构不稳定、灾情预警系统不完善、救援能力差(任一点既可得2分)

(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加勒比岛国海地地震多发,因为海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根据材料分析:本次地震7.3级,震级高,灾害强度大;震中位于该国家境内,震中距小;建筑物抗震能力差;震源浅、地质结构不稳定、灾情预警系统不完善、救援能力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中东部⑩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会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有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降低会产生“拉尼娜”现象。

材料三   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由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1)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带,⑧附近海域是岛弧分布最为典型地区,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⑧附近海域岛弧形成原因。

(2)2008年初我国南方特大雪灾的形成与______(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发生有关。

(3)⑨海区是风暴潮多发季节是______ 季节,试从气候、海岸形状分析此时风暴潮多发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

(2)拉尼娜

(3)夏秋季节

夏秋季节,正值雨季,飓风频繁 河流径流量大,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与地形地势、气候有什么样的关系?

(2)①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能丰富,其温度不高,热量很少 ?

②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又是什么?说明在②东侧地区发展太阳能电站的有利条件。

③地区太阳能最少的原因是什么?

(3)下列曲线中,较符合从①→③一线的太阳能变化曲线的是     

正确答案

(1)多分布在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高原山地,多为大陆性气候,晴天较多

(2)①海拔高,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由于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低,再加上大气逆辐射也弱 ,所以温度不高,热量少  

②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夏季白昼长  太阳能丰富,利于建设太阳能电站;近我国东部地区,利于电力输送市场;太阳能电站占地较多,此地荒漠多,利于利用荒地;近华北电网,有利于进入统一电网③雨日多,云量多,反射强(3)A

本题考查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能分布及成因和利用状况。我国太阳能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这里降水少,云量小,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所以太阳能丰富。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沙漠面积广大,利于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同时距离东部市场近。①→③一线太阳能变化,可以从图上来分析趋势,青藏高原最多,经过高原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地区,太阳能数量减少,之后又增多,四川盆地最少,变化为大-小-大-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读材料二,分析导致A图的中东部区域2012—2013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6分)

(2)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6分)

(2)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4分)

试题分析:

(1)灾害严重程度主要从自然异变和受灾体两方面来分析。旱情严重从自然异变来分析除降水因素以外就是地表严重缺水。A图的中东部区域属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岩层多裂缝,地下多溶洞,保水性差,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导致地表严重缺水。从受灾体来看,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属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抵御旱灾的能力弱。

(2)淮河流域之所以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与淮河流的水系特征密切相关,水系特征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水系特征又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从图上可以看出淮河流的水系特征。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流域汇水面积大;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北岸支流长又多,呈羽状排列,水流缓,南岸支流短又少;干流流程短,淮河没有天然的入海口,洪水期排水不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全年旱”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③区旱灾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试简述其原因。

(2)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说明判断依据。

(3)图中“旱灾粮食损失量占本区气象灾害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A)”最低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影响该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4)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正确答案

(1)⑥(1分) 夏、秋季节受高气压(副高)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1分)

(2)②(1分) 判断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2分)

(3)④     台风            

(4)森林火灾(1分);遥感技术(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注记判断,全年旱地区是⑥。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2)读图,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所以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②区。

(3)根据图中数值判断,图中“旱灾粮食损失量占本区气象灾害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A)”最低的地区是④地区。影响该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台风。            

(4)①区位于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林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森林火灾。监测手段主要是遥感技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2)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2)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 

(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1)第一问从图中分析即可回答。第二问,关键是判断甲位于四川盆地,其四周多山地,尤其是北部的秦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这里的柑橘受冻害影响很小。

(2)图中轻冻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丘陵地带,这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冶金工业分布广泛,酸雨严重、水体污染严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等。

(3)图中严重冻害区主要分布在35°N附近,其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图中山脉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山脉自然带的分布具有________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河流A的汛期一般出现在__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7月份,图中B地区盛行____风,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图中“∥∥”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这些灾害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垂直地带性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小题2:5~9 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小题3: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小题4:地震、滑坡、泥石流 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植被破坏,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本题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综合考查了我国一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

小题1:首先要求考生对图中山脉成因能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加以解释,难度不大。该山脉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其成因是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考生应答往往容易不着边际,不得要领。

小题2:的A河为珠江,其汛期较长,一般在5~9月,其原因是夏季风影响时间长,带来丰沛的降水。

小题3: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在夏季往往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小题4:回答地质灾害的类型较易,但回答其成因往往不够全面,考生应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全面分析,回答才能较为完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2008年6月25日5时30分前后,第6号强热带风暴“风神”在广东省深圳市葵涌镇沿海登陆。受“风神”影响,我国粤、闽、赣、湘、浙等省部分地区发生大风和暴雨等灾害。之前,“风神”已重创菲律宾,造成361人死亡,造成数百亿的损失。

材料二:热带风暴“风神”的路径及其在A、B、C三地的中心气压与移动速度示意图(图6)。

材料三:热带风暴“风神”卫星云图(图7)。

(1)影响我国的热带风暴多发生在(  )

A、1、2、3三个月          B、4、5、6三个月

C、7、8、9三个月          D、10、11、12三个月

(2)根据图6分析,受强热带风暴“风神”影响,6月25日5点时广州盛行           风。

(3)台风过境B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

(4)图7的O、P、Q三地中,           地降水最多。

(5)强热带风暴“风神“产生于        洋,该灾害表现为                        

               

(6)说明该强热带风暴对涉及区域造成的有利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C (1 分) (2)偏北(1 分)

(3)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2 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 分)

(4)P (1 分)(5)太平洋,(1 分)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3 分)

(6)丰沛降雨量,可大大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消除酷暑。(答中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

下一知识点 :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