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离子交换膜
- 共812题
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NH4+、Al3+、Ba2+、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下列有关推断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依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H4+、Al3+、Fe2+、SO42-,一定不含有:Ba2+、CO32-、SO32-、NO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3+和Cl-,
A、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Fe3+,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H为Al(OH)3,BaCO3与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钡,易溶于水,故B错误;
C、依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H4+、Al3+、Fe2+、SO42-,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故C错误;
D、生成气体A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气体A为112 mL,物质的量为:=0.005mol,故n(Fe2+)=3×0.005=0.015mol,c(Fe2+)=
=0.15mol/L,故D错误,故选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检验Cl-,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Cl-,故A正确;
B.检验SO42-的方法为: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SO42-,故B正确;
C.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则该溶液中含有CO32-或HCO32-,故C正确;
D.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CO32-,不一定是SO42-,故D错误;
故选D.
(2014•安徽模拟)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溶液为无色溶液说明原溶液中无碘单质,氯水中的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氯化碳把碘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溶液显紫色,所以滴加氯水和四氯化碳,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碘离子,故A正确;
B.向溶液X 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因为亚硫酸根离子滴加稀硝酸会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再滴加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故B错误;
C.黄色火焰可以覆盖K+的浅紫色火焰,故检验K+需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正确操作为: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浅紫色说明有钾离子,该选项中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钠离子不一定有钾离子,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H4+时,滴加稀NaOH溶液不会放出NH3,故D错误;
故选A.
(2015秋•南安市校级期中)下列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Ag+,不一定含有SO42-,故A错误;
B.某气体能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说明该气体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可以为O3、NO2等强氧化性气体,不一定是Cl2,故B错误;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有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生成Fe3+,故该溶液中一定含Fe2+,故C正确;
D.某气体通入溶有足量氨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不一定是SO2,故D错误;
故选C.
用图所示方法,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有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氯离子的特征离子反应是可以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向待测液中滴加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出现白色不溶于水的沉淀,则含有银离子,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