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 共99题
6.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 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
正确答案
知识点
5.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衰变是任何放射性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是自发的;而裂变需要中子轰击,故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衰变和裂变的特征分析
易错点
衰变和裂变的区别
知识点
6.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 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α粒子是,β 粒子是
,因此发生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 衰变电荷数增加1,据题意,电荷数变化为:
,所以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了3位。故选项C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分析求解即可.
易错点
从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考查对两种衰变的本质的理解,在解答中要根据α衰变与β衰变的实质,分析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变化即可.注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变化与质子数的变化有关
知识点
5.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衰变是任何放射性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是自发的;而裂变需要中子轰击,故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衰变和裂变的特征分析
易错点
衰变和裂变的区别
知识点
12.放射性同位素钍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
+xα+yβ,其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选考题(请考生在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中每科选一道题作答)
33.略
34.【物理——选修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钟偏快时可缩短摆长进行校准
B.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D.地面附近有一高速水平飞过的火箭,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的火箭长度要比火箭上的人观察到的短一些
E.光从水中射入玻璃中,发现光线偏向法线,则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一定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2)如图所示,折射率为的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下表面涂有反射物质,右端垂直地放置一标尺MN。一细光束以
角度入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会在标尺上的两个位置出现光点,若两光点之间的距离为a(图中未画出),则光通过玻璃砖的时间是多少?(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不考虑细光束在玻璃砖下表面的第二次反射)
35.【物理——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光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C.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数量级为m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E.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长为L的木板B,其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个光滑的圆弧槽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连接,圆弧槽的下端与木板的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现有很小的滑块A以初速度 v0 从右端滑上B并以
的速度滑离B,恰好能到达C的最高点。A、B、C的质量均为m,试求:
①木板B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
②圆弧槽C的半径R
33.选考题(请考生在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中每科选一道题作答)33.略 34.【物理——选修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5.【物理——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19.“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很小,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一个静止原子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13、14、15三题中任选一道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13.【物理——选修3-3】
(1)关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气体分子的体积是指每个气体分子平均所占有的空间体积
B. 只要能增加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升高
C.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D.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不一定增加
E. 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2) “拔火罐”是一种中医疗法,为了探究“火罐”的“吸力”,某人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圆柱状气缸(横截面积为S)被固定在铁架台上,轻质活塞通过细线与重物m 相连。将一团燃烧的轻质酒精棉球从缸底的开关K 处扔到气缸内,酒精棉球熄灭(设此时缸内温度为t°C)密闭开关K,此时活塞下的细线刚好拉直且拉力为零,而这时活塞距缸底为L.由于气缸传热良好,重物被吸起,最后重物稳定在距地面L/10 处。已知环境温度为27°C 不变,mg/s与1/6 大气压强相当,气缸内的气体可看做理想气体,求t 值。
14.【物理——选修3-4】
(1)如图所示,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振幅(A)、频率(f)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 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N 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B.该时刻质点O 正处于平衡位置
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 将向O 点处移动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 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
E.OM 连线中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其振幅为2A
(2)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深d 处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 光和b 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 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其半径为R。周边为环状区域,其宽度为ΔL 且为a 光的颜色(见图乙)。则:两种色光的折射率na、nb 分别是多少?
15.【物理——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逊最早提出的
B.铀核()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8
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 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2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E.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
的1/4,,已知
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
(2)如图所示,气球吊着A、B两个物体以速度v 匀速上升,A 物体与气球的总质量为m1,物体B 的质量为m2,m1>m2.某时刻A、B间细线断裂,求当气球的速度为2v 时物体B 的速度大小并判断方向。(空气阻力不计)
13.选做题:从给出的三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道作答。13.【物理——选修3-3】(1)关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分子的体积是指每个气体分子平均所占有的空间体积B. 只要能增加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升高C.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D.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不一定增加E. 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2) “拔火罐”是一种中医疗法,为了探究“火罐”的“吸力”,某人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圆柱状气缸(横截面积为S)被固定在铁架台上,轻质活塞通过细线与重物m 相连。将一团燃烧的轻质酒精棉球从缸底的开关K 处扔到气缸内,酒精棉球熄灭(设此时缸内温度为t°C)密闭开关K,此时活塞下的细线刚好拉直且拉力为零,而这时活塞距缸底为L.由于气缸传热良好,重物被吸起,最后重物稳定在距地面L/10 处。已知环境温度为27°C 不变,mg/s 与1/6 大气压强相当,气缸内的气体可看做理想气体,求t 值。14.【物理——选修3-4】(1)如图所示,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振幅(A)、频率(f)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 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N 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B.该时刻质点O 正处于平衡位置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 将向O 点处移动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 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E.OM 连线中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其振幅为2A(2)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深d 处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 光和b 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 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其半径为R。周边为环状区域,其宽度为ΔL 且为a 光的颜色(见图乙)。则:两种色光的折射率na、nb 分别是多少?
15.【物理——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逊最早提出的B.铀核()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8 次
14.
15.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5.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铀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以铀核的衰变是能自发发生,而铀核的裂变是人工实现的,是用中子轰击铀核实现的,所以铀核的裂变,不能自发发生,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知识点
6.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
,则比
少( )
正确答案
解析
比
质子数少(90-82)=8个,核子数少(232-208)=24个,所以中子数少(24-8)=16个,故A正确,B、C、D错误。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