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9.某地村委会选举实行“定岗选举”,将村委会主任确定为定岗选举岗位。按程序要求,村民选举委员会向选民介绍竞选人情况,组织村民对定岗职位提名,按差额选举和得票多少的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并予以公告。这种选举

①可以避免虚假宣传和贿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

②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③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符合村民利益

④为选民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村委会选举实行“定岗选举”是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②④当选,①错误,差额选举容易导致虚假宣传和贿选,③无关选项,说的是等额选举的优点,故选B

考查方向

考查民主选举方式的特点,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审题,抓关键词,村委会选举肯定是自己选举当家人,另外竞选一词 体现了差额选举,根据基础知识,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易错点

区分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知识点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7.“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等公民群体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使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和方式从政府的“我治理”向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转变,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据此可知

A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可实现共建共享

B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公共安全治理

C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D基层群众自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等公民群体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和方式从政府的“我治理”向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转变,这是一种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有篮球实现共建共享,A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义;材料中不属于公民监督权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义;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不是居民自治的内容,因此D项不符合题义,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通过考查“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领会题意,明确本题考查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第二步审题肢──缩小范围,材料中不属于公民监督权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义;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不是居民自治的内容,因此D项不符合题义,排除。第三步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确定选项。A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义。

易错点

学生将材料中这种创新社会的治理方式理解为是居民自治导致错选了D项。

知识点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5.某地近年来积极推进社区建设,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共治,做到“小事自议、物业自管、活动自定、需求自诉”,实现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互助共赢,走出了一条社会“微治理”的新路径。该地“微治理”的实践探索()

①丰富了社区自治的基本内容         

②拉近了基层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③创新了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         

④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该地实现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互助共赢,走出了一条社会“微治理”的新路径,是对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的一种创新, 正确;“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共治,做到“小事自议、物业自管、活动自定、需求自诉”也能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度,正确;这种做法只是丰富了社区自治的形式而不是丰富了社区自治基本内容; 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府。所以正确答案为D.③④.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这一知识贴近生活实际,也是高考的重点,常与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考察。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考查的是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具体是社区治理形式的创新。

2、结合材料,调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明确该地“微治理”的实践探索只是丰富了社区自治的形式而不是丰富了社区自治基本内容,排除①,明确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府,排除②。然后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1、不能判断材料中的该地“微治理”的实践探索只是丰富了社区自治的形式而不是丰富了社区自治基本内容;误选①。

2、知识不熟练,不知道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府,误选②。

知识点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材料一:产权制度改革是指中国经济市场化道路上对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进行的改革。某地农村的新集体经济普遍进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制度创新,明晰各类生产要素产权归宿问题。改革开放至今,村集体经济从1.0发展至4.0,经历了办农业、办企业、办物业、搞资本运作4个阶段,主要形成了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4种发展模式,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

材料二:重视激活主体责任是该地新集体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该地的总体经验是: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动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切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委会实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创造公平、公正的议事环境;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路径,把经营管理的才能和村民自治制度运用到发展新集体经济中。广大村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发挥主人翁精神,实行村民自治,为全村致富出谋划策。

1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当地新集体经济是如何从产权制度改革中受益的。

14.在基层民主建设中该地重视激活主体责任。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方式,为集体经济的发展释放活力。

②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本,让一切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现强村富民。

③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共享收益,调动村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

④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走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

解析

      “某地农村的新集体经济普遍进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制度创新”,既然是集体经济,那么就为集体经济的发展释放活力;“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4种发展模式”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现强村富民;“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调动村民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经济市场化道路上对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进行的改革”,走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场了所有制的相关知识。

1.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2.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3.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意义: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市场信号来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该在材料中去抓住题眼。例如市场化、分配机制、所有制、利益等等,然后,到课本当中去,回忆这些词语可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抓住关键词,同时提纲挈领的认识到整个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发挥市场的力量。这道题便不难解答。

易错点

本题需要对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

1.产权制度改革是指中国经济市场化道路上对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进行的改革,我们容易忽略的市场化这个关键词,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让市场对经济发展起到决定因素。

2. 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这些经济,建立起来的分配机制就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能够让财富充分的涌流。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激活主体责任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性工程的内在要求。

②激活村党支部。基层党组织是该地新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基层党组织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激活村委会。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保证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带领村民学习理论,提高市场意识,参与民主管理。

④激活村民。村民作为村集体的主人,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为全村致富出谋划策。

解析

     “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动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切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要激活的主体其实是党,用党的知识作答;“村委会实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创造公平、公正的议事环境”,激活的是村委会,用村委会的知识作答;“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路径,把经营管理的才能和村民自治制度运用到发展新集体经济中”,是要依靠基层民主制度,用基层民主制度知识作答;“广大村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发挥主人翁精神,实行村民自治,为全村致富出谋划策”,主体的村民,从村民积极性上切入。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基层民主的相关知识。

1.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

①广大村民和居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和居委会干部,这是村民和居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和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广大村民和居民通过村民会议、居民会议参与本村、本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③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④广大村民和居民创造了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村委会和居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和居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解题思路

本题是从基层民主切入的,但是又不仅仅是在考察基层民主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材料中所涉及到的政治生活的主体,看看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基层民主建设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易错点

本题容易漏答基层民主。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我国基层民主的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等。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6.“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上述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本次户籍制度改革(   )

①基于我国城乡居民政治权利差异

②旨在确立城乡居民政治权利平等

③必将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④有助踏上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我国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改革发展的大局,推动由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同时破解了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有利于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建设。我国城乡居民的政治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作为公民应享有的平等权利,在政治权利上是没有差异的,因此①②选项表述错误,均应排除。故选C。

考查方向

公民的政治权利、政府的职责

解题思路

近期国家在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上力度较大,这是国家在推行城镇化发展上的有力举措,消除城乡发展的差异,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走上城镇化,过上好生活是主要原因,但是城乡发展差异和城乡居民政治权利没有关系,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平等的政治权利,与城乡居民无关。

易错点

考生容易把我国城乡居民政治权利差异理解为正确的,我国城乡居民政治权利是平等的,城乡政治权利差异和城乡差异是不一样的。

知识点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下一知识点 :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