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 共1036题
测定在建投资总规模的增长率法,指在基年的在建投资总规模适度的基础上,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 ),确定在建投资总规模合理的年增长率,再计算出以后年度的在建投资总规模。
A.增长率
B.增长量
C.年均增长率
D.当年增长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增长率法是指在基年的在建投资总规模适度的基础上,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确定在建投资总规模合理的年增长率,再计算出以后年度的在建投资总规模。其计算公式如下:在建投资总规模=基年适度的在建总规模×(1+在建总规模的合理增长率)。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可由( )计算得出。
A.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B.年增长率
C.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D.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E.投资串
正确答案
A,E
解析
年度投资规模的计划预期目标,通常用投资率法和年增长率法来测定。投资率法是指首先确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即投资率),从而得出年度投资总规模。其计算公式: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投资率
“十一五”期间发展教育应该( )。
A.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努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全国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
B.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
C.有重点地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协调发展。继续发展各类成人教育
D.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
E.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入体制,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互补充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关于GDP 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国家的GDP 增长,GNP 必然也会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不一定相同。②.GDP 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GNP 是一个存量的概念。③.由于家务劳动未通过市场交换,无法进入GDP的统计与核算,因此造成了GDP的低估。④.从生产角度,把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值加总在一起核算GDP的方法,称为部门法。
A.②、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从地域的角度度量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作为一个流量的概念,度量某一个时期新生产产品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从身份角度统计一段时间内,一国国民利用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它也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因此①、②错误。GDP计算的是新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家务劳动没有进入市场交换,虽然产生了价值,但未被计入GDP,因此GDP被低估,③是正确的。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 )。
A.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项要素的边际产出率
B.各种要素投入折算为资金成本后,单位资金成本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
C.经济增长中除去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后的“余值”部分
D.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全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指经济增长中减去所有投入要素 (劳动力、资本)加权平均后的总和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中除去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后的“余值”部分。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四个部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般构成。这里的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选项B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1993—2003年某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说明: 本题中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当年的数值与上一年数值的比乘以 100。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年的数值为m,第二年的数值为n,则第二年的指数为100×(n/m)。下面不正确的叙述是()
A.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93年高
B.1995年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1994年高
C.1994年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1993年高
D.1996午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总值比1993年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设1995年总值为x,1994年为y, 1993年为2,则,100/y=107.6,100y/2=98.1,计算出x/y=1.076,y/z=0.981,x= 1.056z,得出x比z大,A为正确;同理B,C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因此本题选D。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可由( )计算得出。
A.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B.年增长率
C.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D.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E.投资串
正确答案
A,E
解析
年度投资规模的计划预期目标,通常用投资率法和年增长率法来测定。投资率法是指首先确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即投资率),从而得出年度投资总规模。其计算公式: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投资率
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710.2亿元,增长23.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9%。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1.4万元,比上年增加1.4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492.9亿元,增长0.8%;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042.8亿元,增长29.5%。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7%、13.3%和82%。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687.9亿元,增长21.3%;高等学校经费支出314.7亿元,增长13.7%。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2.3%、18.5%和8.5%。
分产业部门看,八大行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1%。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95%,医药制造业为1.82%,通用设备制造业为1.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1.4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41%,橡胶制品业为1.2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1.1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1.03%。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00亿元的有北京、江苏、广东、山东、上海、浙江、辽宁、四川、陕西、天津、湖北和河南共12个省(市),共支出2994.6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80.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辽宁7个省(市)。
2006年,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和试验发展总经费支出的比重是( )。
A.84%
B.78.2%
C.82%
D.77.6%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以求出2006年试验发展经费后,再求比重。但由于数据较大,可以从比例入手,2007年总经费的增幅是23.5%,试验发展经费的增幅是29.5%,所占的比重是82%,因此2006年所占的比重是:(1+23.5%)÷(1+29.5%)×82%≈78.2%,本题选B。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300亿美元。1960年,达到614亿美元。之后,每年的GDP总量呈稳步小幅上升态势。1972年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用了10年的时间达到2021亿美元(1982年)。从此以后,我国GDP总量逐年稳步大幅增加,2008年达到38600亿美元。1960年,我国CDP占世界的比重为4.6%,1987年曾一度跌至1.6%,此后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7%提高到2008年的6.4%。 注:俄罗斯为1990至2008年增长率。
1960年,世界GDP总量为( )。
A.13159亿美元
B.1334.8亿美元
C.13576亿美元
D.13722亿美元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6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14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4.6%,则世界GDP约为614÷4.6%=133XX亿美元(首数法),应选择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