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 共891题
如图所示,长为31cm、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水银柱的上端正好与管口齐平,封闭气体的长为10cm,温度为27℃,外界大气压强不变.若把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至开口竖直向下,这时留在管内的水银柱长为15cm,然后再缓慢转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求:
(1)大气压强p0的值;
(2)玻璃管重新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时空气柱的长度;
(3)当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水银柱的上端恰好重新与管口齐平?
正确答案
(1)初态:P1=P0+21cmHg V1=10S 末态:P2=P0-15cmHg V2=(31-15)S=16S
由玻意耳定律,得 P1V1=P2V2
P0=75cmHg
(2)P3=75+15=90cmHg V3=LS
P1V1=P3V3
L=10.67cm
(3)P4=P3=90cmHg V4=(31-15)S=16S T3=300K
由吕萨克定律=
T4=450K
得t=177℃
答:(1)大气压强p0的值75cmHg;
(2)玻璃管重新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时空气柱的长度为10.67cm;
(3)当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到177℃时,水银柱的上端恰好重新与管口齐平.
如图所示,两个可导热的气缸竖直放置,它们的底部都由一细管连通(忽略细管的容积).两气缸各有一个活塞,质量分别为m1和m2,已知m1=5m,m2=3m,活塞与气缸无摩擦.活塞的下方为理想气体,上方为真空.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活塞位于同一高度h.求
(1)在两活塞上同时各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两活塞的高度差(假定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为T0).
(2)在达到上一问的终态后,环境温度由T0缓慢上升到T,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两物块均不会碰到气缸顶部,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对活塞做了多少功?气体是吸收还是放出了热量?
正确答案
(1)设左、右活塞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由于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故两活塞对气体的压强相等,即:=
由此得S1=S2
在两个活塞上各加一质量为m的物块后,右活塞降至气缸底部,所有气体都在左气缸中.
在初态,气体的压强为,体积为
S2h;
在末态,设左活塞的高度为x,气体压强为,体积为
S2x
由P1V1=P2V2得:×
S2h=
×
S2x
解得:x=h
即两活塞的高度差为h
(2)当温度由T0上升至T时,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设x′是温度达到T时左活塞的高度,由=
得:x′=
x=
活塞对气体做的功为:W=Fs=6mg(x′-x)=8mgh(-1)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也增加,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热量;
答:(1)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两活塞的高度差为h.
(2)气体对活塞做了8mgh(-1)的功,气体是吸收热量.
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均匀细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深水银槽内,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开始时管顶距水银槽面的高度为50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30cm.现保持温度不变,将玻璃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管口未离开槽中水银),使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45cm.设水银槽面的高度变化可忽略不计,大气压强p0=75cmHg,环境温度为27℃.
(1)求此时管顶距水银槽面的高度.
(2)若保持(1)中管顶距水银槽面的高度不变,将环境温度降为-3℃,求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
正确答案
(1)对于封闭的气体,
P1=45cmHg,V1=20s
P2=75-45=30cmHg,V2=xs
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P1V1=P2V2
代入数据的 45×20=30x
解得 x=30cm
所以管顶距水银槽面的高度为 H=(45+30)cm=75cm
(2)设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l
P3=75-(75-l)cnHg,V3=ls,T3=270K
由理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
代入数据得 =
,
解得 l=28.46cm
答:(1)管顶距水银槽面的高度为75cm.
(2)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28.46cm.
如图(a)所示,水平放置的汽缸内封闭有体积为0.6m3的理想气体,已知此时汽缸内的气体温度为300K,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为p0=1.0×105Pa,封闭气体的光滑活塞面积为10-4m3.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并在活塞上加以适当的外力,气体经历了如图(b)所示的状态变化,求:
(1)当温度上升到450K的状态B时,缸内气体的压强pB;
(2)当气体处于状态B时,加在活塞上的外力F的大小和方向;
(3)当温度上升到600K的状态C时,缸内气体的体积VC.
正确答案
(1)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经历了等容变化,=
代入数据,解得pB=1.5p0=1.5×105Pa
(2)对活塞根据平衡条件有,F=(pB-p0)S=5N,
方向水平向左
(3)从状态B到状态C,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代入数据,解得VC=1m3
答:(1)当温度上升到450K的状态B时,缸内气体的压强pB为1.5p0=1.5×105Pa;
(2)当气体处于状态B时,加在活塞上的外力F的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左;
(3)当温度上升到600K的状态C时,缸内气体的体积VC为1m3.
一圆柱形气缸,质量为M,总长度为L,内有一厚度不计的活塞,质量为m、截面积为S,活塞与气缸壁间摩擦不计,但不漏气,温度为t0时,如果用绳子系住活塞将气缸悬挂起来,如图甲所示,气缸内气体柱的高为L1,如果用绳子系住气缸底,将气缸倒过来悬挂起来,如图乙所示,气缸内气体柱的高为L2,设两种情况下气缸都处于竖直状态,求:
(1)图乙状态时温度升高到多少时,活塞将从气缸中落出.
(2)当时的大气压强.
正确答案
(1)图乙状态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在活塞将与气缸脱离前发生的是等压变化,得:
=
得 t=-273
(2)在甲图中对圆柱形气缸进行受力分析得:p1=p0-,
在乙图中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得:p2=p0-,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甲图到乙图发生的是等温变化,所以得:p1L1S=p2L2S
所以(p0-)L1S=(p0-
)L2S,
可解得p0=.
答:(1)图乙状态时温度升高到-273°C时,活塞将与气缸脱离;
(2)当时的大气压强为.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高度为H0=10cm,气体的温度T0=300K,压强为大气压强p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到3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缓慢取走铁砂.已知活塞的横截面积是20cm2,大气压强p0为1×105 Pa,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求:
(1)最初活塞上堆放着的铁砂的质量;
(2)铁砂全部取走后活塞所能达到的高度H.
正确答案
(1)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到3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体积不变,
根据气体方程=C列出等式
=
,
=
,
解得p2=1.2×105 Pa,
根据平衡条件得:p0S+mg=p2S,
1×105×20×10-4+10m=1.2×105×20×10-4,
m=4 kg
(2)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缓慢取走铁砂,发生等温变化.根据气体方程=C列出等式
p2V2=p3V3,
1.2×105×10S=105×HS,
解得:H=12 cm
答:(1)最初活塞上堆放着的铁砂的质量是4 kg;
(2)铁砂全部取走后活塞所能达到的高度是12 cm.
如图所示为某校物理兴趣小组设计的一个玻璃管测力计,玻璃管竖直悬挂,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管内一个很薄的轻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活塞连接一轻质秤钩.已知玻璃管长为10cm,横截面积为1cm2,现将不同质量的钩码M挂在秤钩上,稳定后用刻度尺测量出活塞与管顶之间的距离L,在实验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四次实验的数据记录右面的表格内:
(1)通过计算可得实验时的大气压强p0=______Pa.
(2)该玻璃管测力计的刻度是______(填:均匀,不均匀)的,它能测量的最大作用力不超过______N.
(3)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用这种玻璃管测力计来测力,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列举两点:
a______
b______.
正确答案
(1)由力平衡条件得:所挂钩码的质量为M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P0-.
封闭气体的压强分别:
状态1:P1=P0,
状态2:P2=P0-=P0-104(Pa)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1L1=P2L2,
代入解得,P0=1.01×105Pa
(2)由P1L1=(P0-)L,可以看出F与L是非线性关系,故空气柱长度L随加在秤钩上作用力F变化而不均匀变化.
玻璃管的长度为10cm,所以气体的长度最大为10cm,此时的拉力最大,
当L=10.00cm时,由P1L1=P3L=(P0-)L,得
解得M3g=6.06N,
(3)用这种玻璃管测力计来测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大气压强改变、环境温度改变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1)1.01×105;
(2)不均匀,6.06
(3)大气压强改变、手拿玻璃管会使得管内气体温度变化.
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右端封闭,左管内有一个重力和摩擦都不计的活塞,管内水银把气体分隔成A、B两部分.当大气压强为P0=75cmHg、温度为t0=27℃时,管内水银面在同一高度,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均为L0=20cm.
(1)现向上缓慢拉动活塞,使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为h=10cm.求活塞上升的高度L;
(2)然后固定活塞,对左管气体加热.则当左管内气体温度为多少摄氏度时,方可使右管内水银面回到原来的位置.
正确答案
(1)对B管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P0L0=PB(L0+0.5h)
代入解得,PB=60cmHg
此时A管中气体压强为PA=PB-h=50cmHg
对A管中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0L0=PALA,
代入LA=30cm
故活塞上升的高度L=LA-L0+0.5h=15cm
(2)固定活塞,对左管气体加热.对A管中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
代入,得=
解得,t=252℃
答:
(1)现向上缓慢拉动活塞,使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为h=10cm.活塞上升的高度L是15cm
(2)当左管内气体温度为252摄氏度时,方可使右管内水银面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图,在一个气缸内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和柄的总质量为m,活塞的面积为S.当活塞自由放置时,气体体积为V,温度为T.现缓慢地用力向下推动活塞,使气体的体积减少为0.5V,已知大气压强为p0,求:
(1)气体的体积减少为0.5V时的压强;
(2)气体的体积减少为0.5V时,加在活塞手柄上的外力F;
(3)使气体的体积减少为0.8V,同时温度升高为2T,平衡后的气体压强.
正确答案
(1)开始时的压强p1=p0+,
由p1V1=p2V2,
解得气体体积减小0.5V时的压强p2=2p1=2(p0+);
(2)对活塞分析可知:
F=(p2-p0)S-mg=p0S+mg
方向竖直向下;
(3)由=
,
解得体积和温度变化后,气体压强p2′=2.5p1=2.5(p0+)
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光滑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截面积为40c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在气缸内距缸底60cm处设有a、b两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向上滑动.开始时活塞搁在a、b上,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0(p0=1.0×105 Pa为大气压强),温度为300K.现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当温度为330K,活塞恰好离开a、b.求:
(1)活塞的质量
(2)当温度升为360K时活塞上升的高度.
正确答案
已知:p1=1.0×105 Pa,p2=p0+,T1=300K,T2=330K,V1=60×40cm3
(1)由=
知:
p2=p0+=
T2
mg=0.1×105×40×10-4=40N m=4kg
(2)T3=360K V2=V1=60×40cm3
由等压变化=
知
V3=T3=65.5×40
△h=65.5-60=5.5cm
答:(1)活塞的质量为4Kg.
(2)当温度升为360K时活塞上升的高度为5.5cm.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