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共144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主要的外交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出发点: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促进了国际形势走向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结束,国际上掀起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与东盟的关系。(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8年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孤立及封锁中国的敌视政策。中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政策:美国从敌视中国的政策转变为承认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活动,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经合组织健康发展;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三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去年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中印两国由水相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9年)骞因分遣副使使……身毒(身毒,读yu án dú,古印度的别泽)……及诸旁国。“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羁,读jí,马笼头),皆以白玉作之。”
——摘自《史记》、《西京杂记》
材料二 "印度白求恩"柯棣华大夫抗日战争期问,一个由5名印度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救助那些被战火蹂躏的中国军民。其中柯棣华,这位诊治了数千名中国军民的青年医生,献出了自己年仅32岁的宝贵生命,谱写了曲中印友谊的赞歌。
——网易新闻中心
材料三 2010年12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台公报》重申: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肩负着确保两国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新华网国际频道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在古代两国交往史上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以柯棣华大夫为代表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50年代两国对“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是什么?从国际关系角度谈谈这一“重大贡献”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早在西汉,中印两国之间便有了友好往来。
(2)“救助那些被战火的中国军民”
(3)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发展多领域合作,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2002年6月)
(1)材料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结合建国初期的外交史实说明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中美之间“巨大的分歧”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种重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观点:新中国在外交上联合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和日内瓦会议。
(2)分歧: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因素:苏联威胁;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变化: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