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

——《大国崛起》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反对战争。向往和平

(2)二战后。西欧国家先后建立了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共体。欧盟。发行统一货币欧元。这种团结合作的一体化方式极大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伊朗漫画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战标志出现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东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矛盾焦点。请根据当今世界时代主流设计一条“反战”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背景:美苏“冷战”,大搞核武器竞赛;反战和平运动兴起;许多科学家反对核战争。

(2)原因:阿以的相互仇视;外部势力的影响(或:大国的插手)。焦点: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世界是一家,和平靠大家”;“放飞和平鸽,世界充满爱”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主题一 第三世界与“冷战”   

使资本主义在世界上获得安全的期望,以及美国资本家个人无意于对这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的令人失望的状况,使得冷战中历届美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把力量投入对第三世界的广泛的援助计划。塑造这些政策创议的,仍然是美国战后在日本和西欧的经验:与援助挂钩的是受援国必须允许美国进入其市场,允许美国公司汇出其利润;同时作为援助的条件还有政府改组,并且将共产党人和左翼社会党人排除出政府。

——摘编自文安立《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

主题二 第三世界与多极化趋势

第三世界国家是指坚持留在美苏控制的两个集团以外的国家。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参加1955年4月万隆会议的国家与两个超级大国都没有任何联系,对它们都不承担任何义务,例如,土耳其、中国和菲律宾都参加了万隆会议,但把它们称作“不结盟”国家就不合适。……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世界上发生了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这使大量新独立的国家加入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第三世界国家的数量激增后,便开始控制联合国代表大会。……即使在不结盟国家最高级会议上,反殖民主义问题也被日益重视。这些会议的召开地点(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1964年在开罗,1970年在卢萨卡)也说明,人们关注的问题已不在欧洲。世界政治的控制权已不完全掌握在握有最大军事、经济力量国家的手中。——摘编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主题三 第三世界与全球化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千载良机,而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1)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的标志是什么?美国政府大力援助第三世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2)为什么把中国称作“不结盟”国家不合适?“世界政治的控制权已不完全掌握在握有最大军事、经济力量国家的手中”说明了什么?(6分)

(3)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7分)

正确答案

(1)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的召开。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攫取巨额利润。

(2)原因: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3)经济全球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勇敢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制定合理的对策迎接挑战,同时也要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经济全球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笫一小问结合“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信息回答;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美国的主要目的,如“援助的条件还有政府改组,并且将共产党人和左翼社会党人排除出政府”等。弟(2)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关系的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3)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