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光由玻璃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直线AB与CD垂直,其中一条是法线.入射光线与CD的夹角为α,折射光线与CD的夹角为β,(α>β,α+β≠90°),则该玻璃的折射率n等于(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匀质透明球体的球心为O,半径为R,置于真空中.一条光线CD平行于直径AOB射向球体,若CD与AOB的距离H=R,光线从D射入球体经一次反射后由E(图中未标出)再次折射回真空中,此时的出射光线刚好与入射光线平行,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则(  )

A球体的折射率为n=2

B球体的折射率为n=2

C光线从D点射入到E点射出球体的总时间为6R/c

D适当改变入射点的位置,光线进入球体后,可在球体内发生全反射现象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直角三棱镜ABC的一个侧面BC紧贴在平面镜上,∠BAC=β,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光束SO射到棱镜的另一侧面AC上,适当调整入射光S0的方向,当SO与AC成口角时,其折射光与镜面发生一次反射,从AC面射出后恰好与SO重合,则(  )

A此棱镜的折射率为

B此棱镜的折射率为

C增大α角,光线有可能因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无法射人棱镜

D增大α角,无论α角多大,光线都能射入棱镜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细光束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成a和b两束单色光,用光束b照射金属A的表面可以发射出光电子.由上述现象可知(  )

A玻璃对单色光a的折射率大于对单色光b的折射率

B单色光a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单色光b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用光束a照射金属A表面时,一定能发射出光电子

D光速a、b分别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后,单色光a在屏幕上形成的条纹间距大于单色光b在屏幕上形成的条纹间距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温度计放在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慢

B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小

C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

D若让a、b、c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有一束复色光中含有两种单色光,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若让此复色光通过半圆形玻璃砖,经过圆心O射向空气,则下列四个光路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有(  )

A

B

C

D

正确答案

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细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a、b、c三束单色光.比较a、b、c三束光,可知(  )

A若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c光照射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

B当它们在真空中传播时,a光的速度最大

C分别用这三种光做光源,使用同样的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中相邻亮纹的间距最小

D若它们都从玻璃射向空气,c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一折射率为的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A点以60°入射角射入,经过时间t1穿过玻璃砖从下表面射出.若把玻璃砖取走,该单色光将通过B点,且从A到B的时间为t2.则t1与t2比较,正确的是(  )

At1>t2

Bt1=t2

Ct1<t2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a、b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45°的入射角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上,入射点分别为A、B.直线OO′垂直玻璃砖与玻璃砖上表面相交于E点.A、B到E的距离相等.a、b两束光与直线OO′在同一平面内(图中纸面内).经过玻璃砖后,a、b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点.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

Da光比b光在同一干涉仪中干涉条纹宽

正确答案

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束复合光束c,从玻璃射向空气,经折射后形成光a、b两束光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光子的能量比b光光子的能量大

B从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小于b光的临界角

C若a光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经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干涉条纹,a光干涉条纹间距小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全反射:光导纤维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光的折射:折射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