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正确答案

B

解析

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质子转化为中子和电子,但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A错误。玻尔理论的假设是把量子化代入到原子能量,B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温度、状态及化学变化而变化。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D错误。

知识点

天然放射现象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原子核的结合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   )

A电离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天然放射现象

Dα粒子散射现象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变化产生的。

知识点

天然放射现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

Ax射线

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因为γ射线穿透能力强,能穿透钢板,所以选D。

知识点

天然放射现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放射线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通过化学反应并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知识点

天然放射现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题1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质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经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a、b为粒子的经迹

Ba、b为粒子的经迹

Cc、d为粒子的经迹

Dc、d为粒子的经迹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天然放射现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

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

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知:①是α射线,它穿透能力最弱,用纸就能挡住但对空气的电离能力很强;②是β射线,它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且电离能力较弱;③是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但对空气的电离能力最弱。

知识点

天然放射现象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2 分

(1)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 73×1014Hz和5. 44×1014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____。

A.波长        

B.频率        

C.能量       

D.动量

(2)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  。已知的半衰期约为3. 8天,则约经过______天,16 g的衰变后还剩1g。

(3)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记载,A、B两个玻璃球相碰,碰撞后的分离速度和它们碰撞前的接近速度之比总是约为15∶16。分离速度是指碰撞后B对A的速度,接近速度是指碰撞前A对B的速度。若上述过程是质量为2m的玻璃球A以速度v0碰撞质量为m的静止玻璃球B,且为对心碰撞,求碰撞后A、B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A

解析

(1)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因为钙的截止频率较大,所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动量也较小,CD项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可知从钙中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波长,A项错误;波长大的,频率小,B项错误。

(2)根据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生成物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即为α粒子。设半衰期为,半衰期的定义:,而n为发生半衰期的次数,;代入数据可得t=15.2天

(3)设A、B球碰后速度分别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   且由题意知

解得  

知识点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天然放射现象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2 分

(1)如图,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 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 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 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2)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2,学科网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及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1为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V0-V2

B. V0+V2

C. 

D. 

正确答案

解析

(1)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在匀强电场中,α射线与β射线分别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α射线偏向负极板,β射线偏向正极板,γ射线不受电场力,不发生偏转;在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α射线向左偏,β射线向右偏,γ射线不受洛伦兹力,不发生偏转。故C项正确。

(2)忽略空气阻力和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卫星和箭体整体分离前后动量守恒,则有(m1+m2)v0=m1v1+m2v2,整理可得v1,故D项正确。

知识点

动量守恒定律天然放射现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唯独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三种射线

(2)如图,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m=3 m,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i)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ii)P点距地面的高度。

正确答案

(1)   BCD  

(2)

(i)解:设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运动学公式有

                  ①

将h=0.8m代入上式,得

                   ②

(ii)解:

设两球相碰前后,A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0),B球的速度分别为。由运动学规律可得

              ③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总动能保持不变。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有

         ④

  ⑤

设B球与地面相碰后的速度大小为,由运动学及碰撞的规律可得

                    ⑥

设P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由运动学规律可得

h'=        ⑦

联立②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可得

          ⑧

解析


知识点

动量守恒定律天然放射现象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B电子的发现使人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时量子化的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粒子散射实验天然放射现象
下一知识点 :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天然放射现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