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放射现象
- 共39题
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质子转化为中子和电子,但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A错误。玻尔理论的假设是把量子化代入到原子能量,B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温度、状态及化学变化而变化。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D错误。
知识点
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变化产生的。
知识点
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因为γ射线穿透能力强,能穿透钢板,所以选D。
知识点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放射线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通过化学反应并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知识点
1.题1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质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经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图知:①是α射线,它穿透能力最弱,用纸就能挡住但对空气的电离能力很强;②是β射线,它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且电离能力较弱;③是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但对空气的电离能力最弱。
知识点
(1)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 73×1014Hz和5. 44×1014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____。
A.波长
B.频率
C.能量
D.动量
(2)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


(3)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记载,A、B两个玻璃球相碰,碰撞后的分离速度和它们碰撞前的接近速度之比总是约为15∶16。分离速度是指碰撞后B对A的速度,接近速度是指碰撞前A对B的速度。若上述过程是质量为2m的玻璃球A以速度v0碰撞质量为m的静止玻璃球B,且为对心碰撞,求碰撞后A、B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解析
(1)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2)根据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生成物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即为α粒子。设半衰期为


(3)设A、B球碰后速度分别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
解得
知识点
(1)如图,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 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 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 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2)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2,学科网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及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1为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V0-V2
B. V0+V2
C.
D.
正确答案
解析
(1)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在匀强电场中,α射线与β射线分别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α射线偏向负极板,β射线偏向正极板,γ射线不受电场力,不发生偏转;在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α射线向左偏,β射线向右偏,γ射线不受洛伦兹力,不发生偏转。故C项正确。
(2)忽略空气阻力和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卫星和箭体整体分离前后动量守恒,则有(m1+m2)v0=m1v1+m2v2,整理可得v1=
知识点
(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唯独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

(2)如图,质量分别为m




(i)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ii)P点距地面的高度。
正确答案
(1) BCD
(2)
(i)解:设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将h=0.8m代入上式,得

(ii)解:
设两球相碰前后,A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总动能保持不变。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有


设B球与地面相碰后的速度大小为

设P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由运动学规律可得
h'=
联立②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可得

解析
略
知识点
1.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