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回答:

(1)材料一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丞相的相关评述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太祖、成祖清雍正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调整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阐述理由。从经济和文化思想的角度说明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正确。理由:

(1)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2)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

(3)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2、概述: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代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正确;理由: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腐朽和衰落;影响:经济上: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新兴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上: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扼杀了社会创造力;阻碍了科技进步和发展,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至秦为创立期。春秋时期,以世卿、世大夫执政,当时所称的相,逐渐成为一个固定官名。到了战国,世卿制度被打破,相职在诸侯国内普遍设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

材料二 汉初至武帝时为鼎盛期。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但宰相制度的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百余年间,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汉朝,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

材料三 魏晋至宋为调整期。两汉时期,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

材料四 元至清末为衰落期。 因为宰相制度无论怎样调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

(1)据材料一,春秋至秦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变化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谈谈汉朝宰相制度的历史特点。“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调整的核心是什么?以北宋为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述元至清末宰相制度衰落直到被废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制冲击;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中央集权开始形成。(2)特点:职责权限大;宰相权力逐渐受到削弱;办事机构庞大;出身杂。原因:西汉初期,宰相的权力迅速膨胀,相权和皇权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 。(3)核心:皇权不断集中,相权不断被分割。北宋时宰相权力被分割: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元朝废除三省,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实行一省制,六部也归入中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至秦为创立期。春秋时期,以世卿、世大夫执政,当时所称的相,逐渐成为一个固定官名。到了战国,世卿制度被打破,相职在诸侯国内普遍设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

材料二 汉初至武帝时为鼎盛期。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但宰相制度的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百余年间,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汉朝,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

材料三 魏晋至宋为调整期。两汉时期,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材料四 元至清末为衰落期。因为宰相制度无论怎样调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 

(1)据材料一,春秋至秦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变化有哪些?

                                                                                                                                                                

(2)据材料二,谈谈汉朝宰相制度的历史特点。“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调整的核心是什么?以北宋为例说明。

                                                                                                                                                                

(4)试概述元至清末宰相制度衰落直到被废的表现。

                                                                                                                                                                

正确答案

(1)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制冲击;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2)特点:职责权限大;宰相权力逐渐受到削弱;办事机构庞大;出身杂。原因:西汉初期,宰相的权力迅速膨胀,相权和皇权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

(3)核心:皇权不断集中,相权不断被分割。北宋时宰相权力被分割: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元朝废除三省,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实行一省制,六部也归入中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的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直至被取消。主要原因是相权成为专制皇权加强的阻碍。

(2)两汉设“中朝”,限制三公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宋代设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设六部;清朝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听命于皇帝。

(3)使皇权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请你列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概括其主要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民国” 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3)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史实: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隋唐州县制、宋朝的路州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此看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

 (2)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3)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评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4)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

下一知识点 : 元朝中书省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宋代二府三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