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离能
- 共448题
在第二周期中,B、C、N、O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这几种元素都是第二周期元素,它们的族序数分别是:第IIIA族、第IVA族、第VA族、第VIA族,所以它们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I1(N)>I1(O)>I1(C)>I1(B),
故选C.
鲍林的电负性是以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作为标度计算出来的,该元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电负性表示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所以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故电负性最强的物质在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是以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故C正确;
故选C.
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①R的最高正价为+3价
②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
③R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④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从表中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可以看出,元素的第一、第二电离能都较小,可失去2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2价,即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应为第IIA族元素.
A、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R的最高正价为+2价,故A错误;
B、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故B正确;
C、同周期第Ⅱ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s2,达稳定结构,所以R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C正确;
D、R元素可能是Mg或Be,故D错误;
故选B.
(2014•德化县模拟)(1)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及其相邻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A、B、C为同一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分析,C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主要化合价为______;第二电离能(I2)B小于A的原因是______.
(3)已知过氧化氢分子的空间结构如图所示,分子中氧原子采取______杂化;通常情况下,H2O2与水任意比互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R是1~36号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R3+在溶液中存在如下转化关系:R3+ R(OH)3
[R(OH)4]-
①基态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②[R(OH)4]-中存在的化学键是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正确答案
F>Cl>S
+3
A+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稳定结构,难再失去一个电子,B+外层电子排布为3s1,易失去一个电
sp3
H2O2分子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H2O2与水任意比互溶
3d54s1
BD
解析
解:(1)与Cl相邻元素有F和S,F和Cl在同一主族,电负性:F>Cl,Cl和S在同一周期,电负性:Cl>S,则电负性:F>Cl>S,故答案为:F>Cl>S;
(2)由电离能数据可知,R易失去3个电子,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最高化合价为+3价,
A、B、C为同一短周期金属元素,由电离能数据可知,A为Na元素,B为Mg元素,R为Al元素,
Na+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稳定结构,难再失去一个电子,Mg+外层电子排布为3s1,易失去一个电子,所以第二电离能(I2)Mg小于Na,
故答案为:+3;A+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稳定结构,难再失去一个电子,B+外层电子排布为3s1,易失去一个电子;
(3)由H2O2的结构可知,O原子形成1个O-H键、1个O-O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杂化方式为sp3,H2O2中氧元素的电负性很强,H2O2分子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H2O2与水任意比互溶,
故答案为:sp3;H2O2分子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H2O2与水任意比互溶;
(4)①R是1~36号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则R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故答案为:3d54s1;
②R为Cr元素,[Cr(OH)4]-与[Al(OH)4]-结构相似,Cr3+与OH-之间形成配位键,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故答案为:BD.
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Te<Se<S<O,则电负性为Te<Se<S<O,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C<N<O<F,故B正确;
C、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因此F>O、S>P,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所以电负性O>S,故电负性:F>O>S>P,故C正确;
D、一般来说,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即K<Na<Mg<Al,故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