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真菌药
- 共17题
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首选
正确答案
解析
侵袭性念珠菌病:由念珠菌侵犯内脏器官所引起的感染。病源菌主要来自消化道,经功能减弱的肠黏膜屏障而进入血流,可播散至全身。也可由深静脉导管上的菌落释放入血。对深部和播散性的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近期未用过唑类抗真菌药且临床情况稳定的念珠菌(光滑和克柔念珠菌除外)感染,首选氟康唑。
制成脂质体以降低药物肾毒性的抗真菌药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较大,限制其临床应用,经过改造,开发出了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两性霉素B分子的外面包裹了生物脂质体,其进入体内可直接结合至真菌的感染灶,在吸附于真菌细胞膜表面后,真菌产生的磷脂酶能水解其中的脂质,使两性霉素B逸出,渗入机体,并以高浓度集中于该处组织,杀灭真菌。脂质体两性霉素B对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亲和力较高,提高了抗真菌活性,降低两性霉素B的毒性反应,尤其减少肾毒性,提高了临床用药剂量,同时疗效增强。脂质体两性霉素B有三种,包括AmB脂质复合体(ABLC)、AmB胶质分散体(ABCD)和AmB脂质体。
与其他抗真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的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主要有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β-1,3-D-葡聚糖合成酶,造成真菌细胞壁中β-葡聚糖含量减少,引起细胞壁结构破坏,最终导致菌体破裂、死亡。本类药物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较强,对多种医学上重要的念珠菌有杀菌效应,对曲霉则为抑菌活性;和其他抗真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因此对唑类药耐药的真菌仍有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药物相互作用少。
可局部用于治疗皮肤、口腔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制霉菌素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强,隐球菌、曲霉、双相真菌、皮肤癣菌等对其亦敏感。临床用于念珠菌属引起的消化道、口腔、阴道、皮肤等感染;也可作为术前预防真菌感染的用药。
口服治疗体癖,毛发癣,对深部真菌无效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灰黄霉素是由灰黄青霉提取出来的代谢产物,属于抗真菌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鸟嘌呤类似,通过竞争性抑制鸟嘌呤代谢而干扰敏感菌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对各种皮肤癣菌具有抑制作用,口服用于抗表浅部真菌感染,对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
可抑制鲨烯环氧酶的活性,属于丙烯胺类抗皮肤真菌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包括萘替芬和特比萘芬,为鲨烯环氧酶的非竞争性、可逆性抑制剂。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角鲨烯环氧酶,引起麦角固醇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膜的屏障功能受损而产生抗真菌活性。
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首选
正确答案
解析
曲霉菌病:曲霉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除侵犯肺脏外,也可侵犯体内的窦腔、心脏、脑和皮肤。曲霉菌治疗:伏立康唑为首选,也可考虑两性霉素B(若考虑药物存在毒副作用或肾损害时可选择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
治疗皮肤浅表性癣菌病首选
正确答案
解析
特比萘芬,其对皮肤癣菌具杀菌效应;对酵母菌多呈抑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马拉色菌、隐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曲霉具杀菌效应,活性与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相当或较高,与后两者有协同作用;对孢子丝菌、部分暗色真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利什曼原虫、卡氏肺孢子菌等有抗菌活性。临床作为皮肤癣菌病的首选,还可用于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曲霉病等的治疗。
肝毒性大,对肝药酶影响大。药物相互作用多的抗真菌药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酮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表浅部和深部真菌均显示活性。对肝药酶影响较大,故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多。临床可用于多种表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如皮肤真菌感染、指甲癣、阴道白色念珠菌病、胃肠霉菌感染等,以及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此外,本品还可用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的骨痛。
属于多烯类,临床主要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常用抗真菌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1)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2)唑类,如咪唑类(酮康唑)、三唑类(伊曲康唑)等;(3)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4)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5)嘧啶类,如氟胞嘧啶;(6)其他,如灰黄霉素、阿莫罗芬、利拉萘酯、环吡酮胺等。两性霉素B属于多烯类抗真菌药,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如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隐球菌及其他真菌)、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眼内炎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