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共522题
图20-10是 “我国防护林体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1)防护林体系A、B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其作用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主要人为原因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______________,请将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填入图20-11方框内,以说明该人为原因造成的严重后果。
A.水土流失 B.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C.水位上升 D.地表径流增加
E.汛期险情 F.滥伐森林 G.河床淤积 H.河流含沙量增加
正确答案
(1)三北防护林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2)滥伐森林(从左至右、由上而下依次为) FAHBGDCE
考查森林的环境作用。
我国三北防护林主要是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则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由于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功能减弱,进而引发了其他生态问题。
水资源和人才、技术的缺乏是妨碍西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读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历史名城堙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古城附近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该地区的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业,为解决耕地的用水不足,在a处上游筑坝修水库,那么对该流域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其后果可能会造成________消失。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发展_________等第三产业;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要发展___________型农业,同时可推广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灌溉技术。
(3)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为防止沙漠的扩展,在做好退耕还牧、退耕还林的同时必须做到“退人”,如可以将零星分布的聚落居民迁入a地,加速a地的城镇化。这一举措对该区域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1)该地区水量减少,河流退缩,因水源干涸而废弃 风力侵蚀
(2)冰雪融水、地下水 水库以下流域 楔形绿洲 旅游业 节水 喷灌 滴灌
(3)冰雪融水补给减少,绿洲退缩,沙漠扩大。
(4)①可以切实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工作;②可以促使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从图中古城遗址处于沙漠腹地,且通向古城的古河道消失、只剩下遗址的现象可知,古城的消失与河道干涸、水源枯竭有关;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农业用水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由于河流径流量少,上游建水库拦水会引起下游水量减少或短缺,进而使下游绿洲因水源缺少而废弃。所以,当地的一切生产活动都要围绕节水进行,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退耕还林、退耕还牧,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
(1)填内容: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玛雅文明在公元前形成于________洲。
(3)从图中能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要年________地力才能重新使用。
(4)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5)从图中看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十六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的恶化。
正确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①②③⑤④
(2)中美
(3)20
(4)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5)生态环境
(1)从图中可推断,玛雅人砍伐森林可以获得建筑材料、燃料,焚烧会获得农田,以进行耕种,但是过度地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农业生产力下降,最终造成文明的衰落。
(2)玛雅文明在公元前形成于中美洲。
(3)从图中能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从废弃的田地上再生树林最少需要20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4)热带雨林地区流水侵蚀非常严重,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
(5)由以上可知,玛雅文明在十五、十六世纪消失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过度砍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图13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4分)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6分)
正确答案
(1)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2分) 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2分)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答出2点得4分)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答出2点得2分)
本题考查湿地保护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从降水量的多少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6分)
材料二 北京从2013年1月10日开始大范围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一直持续到1月15日,近六天。北京这次的重污染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浓度水平高。
材料三 北京市1月10日~11日PM12.5主要化学成分构成图
(1)据上图分析北京地区雾霾天气严重的人为原因。(6分)
(2)简述雾霾天气对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4分)
正确答案
(1)(6分)经济发达,汽车数量多;(2分)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粉尘和废气;(2分)冬季供暖期较长,排放废气多。(2分)
(2)(4分)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2分)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的正常通行。(2分)
试题分析:
(1)雾霾天气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低的天气。所以人为原因主要考虑哪些活动导致这些粒子增多。工业生产排放的粉尘、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1月份是冬季,居民取暖排放的废气,都使大气中灰尘、及各种废气粒子增多,导致雾霾天气严重。
(2)雾本身对人的健康并没有影响,但是霾是由许多对人有害的粒子成份组成,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当然雾霾天气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的正常通行。
【环境保护】(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霾的主要组成。冬季空气干燥,尤其进入2013年1月以后,随着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严重的雾霾席卷了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国74个城市从1月1日起公布PM2.5数据,在过去的十几天内,有33个城市指标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从北方的石家庄、北京,到南方的南京,以及中部的武汉,大半个中国浸泡在浓雾中。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的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原因:①冬季空气干燥;②冷空气势力的减弱,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③离西北沙源地近;④北方冬季烧煤供暖产生的废气;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的废气;⑥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答对5点,即得10分)
试题分析:
题目中提供了霾的概念和形成条件:从资料中就可以看出霾是相对湿度不大----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空气干燥;霾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燃烧煤、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产生;可吸入颗粒物可能是风沙,也可能是扬尘。雾霾是空气运动速度慢,稀释和净化慢。
(10分)【环境保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从2010年2月开始,中国将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根据“15号令”,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材料2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6分)
(2)简要分析我国应该如何保护耕地资源?(4分)
正确答案
(1)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等。(答出3点即得6分)
(2)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实施耕地环境保护。(答出2点即得6分)
试题分析:
(1)我国人口增长虽然是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仍然快。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快,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造成耕地减少。
(2)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控制耕地的减少,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对违法违规占地的追究责任,对易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的土地要制定质量保护措施。加强法律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黄河河段流域面积狭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简要分析图中黄河河段越往下游流量越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州及其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简述其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河段出产一种刀鱼,这种刀鱼近年几乎绝迹,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此河段为“地上河”;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支流少;河水下渗量大;雨季短,蒸发量大等。
(2)处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靠近黄河,灌溉便利;交通便利;市场广大;劳动力丰富等。(4 点即可)
(3)黄河断流,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做出的重要承诺。良好的空气质量不仅靠北京自身治理,更需要周边各省的配合。近年,北京城区小煤炉完成了“煤改电” ,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首钢等多家重污染企业陆续搬迁或停产;在奥运空气质量重点保障区域启用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全天实时监测。北京等六省区市已经统一行动,重点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共创“蓝天”。
材料二
北京某区环境监测站利用GIS预测模型技术建立了市区工业污染源造成的大气SO2浓度空间变化预测模型。图3为该区1月份近地面大气中同一高度处的SO2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A、C为工业区,B为居民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北京奥运期间有更的多“蓝天”,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分)
(2)材料二图中预测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相比,有何异同点?
为什么?(10分)
(3)图3中大面积的SO2高浓度区分布在_ (A、B或C)城区。其污染程度严重的原因是什么?(6分)
正确答案
(1)①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③与周边地区加强协作,共同行动。(4分,答对两点即可)
(2)工业区内SO2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比较切合实际;(2分)
居民区内SO2浓度的预测值,明显小于实测值。(2分)
其原因:一方面,该预测模型反映的是工业污染源排入的SO2扩散情况及其浓度变化规律,据此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工业区内SO2浓度分布值(2分);由于1月份该市盛行西北季风污染小,故预测值低(2分)。
另一方面,此时该市处于取暖期,居民因取暖而燃烧大量的煤炭,SO2的排放量大,故实测值高。(2分)
(3)A 重污染型企业位于本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6分)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第(1)题从材料中直接得到答案;第(2)(3)题,首先从材料三中获取有用的信息:①我国北京的某区,②1月份为冬季,③A、C为工业区,B为居住区;其次从图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①不同的阴影部分表示不同大小的SO2浓度预测值,②等值线为实测值;最后结合问题归纳整理得出答案。方法总结:对于文字和图示材料的题目,通常先通读一遍,结合问题再从文字和图示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调动自己平常学过的与之有关的知识加以解析,最后用简明规范的地理语言描述好、阐释好。在平常的学习中,还要多联系,由此及彼,融会贯通,增强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我国河流一半污染 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
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0 000千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l/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
进入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占全国年均排污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4分)
(2)河流污染有什么危害?(6分)
(3)根据我国河流污染的现状,谈谈防治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4分)
(2)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工业和农业生产(通过被污染的灌溉水),也增加了清洁水供应的支出。水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动植物物种的损失。(6分)
(3)一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二是建立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三是加强管理,以管促治。(6分)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和治理。(1)河流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主要考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2)河流污染的危害主要从水污染影响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水生生物等方面分析。(3)治理措施主要从其产生原因入手,可从“减排”和加强“污水处理”两方面分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