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共522题
  •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共52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即一种或少数几种景观类型占优势。读“1954—2005年三江平原某小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该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景观多样性下降,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2分)原因主要是土地开垦、植被破坏等。(2分)

(2)退耕还草、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管理等(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两幅图判断,耕地面积增大,但湿地面积较少,湿草甸景观所占比例明显升高,所以景观多样性下降,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土地开垦、植被破坏等。

(2)对于湿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退耕还草、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管理等。

点评:本题解答需要认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再结合材料文字叙述,回答将比较容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10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10点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将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读墨西哥简图和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回答问题。

(1)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开幕时,我国乌鲁木齐(约44°N,87°E)的自然现象是(   )(2分)

(2)结合材料,对比墨西哥城和坎昆的气候特征的差异。(4分)

(3)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D(2分)

(2)(4分)差异:墨西哥城的月均温比坎昆低(2分);年降水量比坎量少(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4分)①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③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⑤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每个要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得满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开幕时,我国乌鲁木齐(约44°N,87°E)东六区的时间为2010年11月29日10点+12小时=11月29日22点,所以昼短夜长,且处于满天星斗的夜晚。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墨西哥城的月均温比坎昆低;年降水量比坎量少。

(3)我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①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③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⑤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读下面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_____、________。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                                    

正确答案

(1)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

(2)由城市指向农村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污染控制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

(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环境问题)。

(1)图a揭示了发达国家污染工业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转移。

(2)图b反映环境污染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方向;

(3)从图c中可以分析出,污染工业发生迁移是由于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污染控制费用高

(4)从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7)。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 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如图8)。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               。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⑴水污染(或环境污染)

⑵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⑶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10分)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2分),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分)

主要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2分)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2分)跨流域调水,增长水资源供给。(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问总分不超过6分)

试题分析:根据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图可知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地下水埋深不断降低,并结合题意材料,可知该地区是我国干旱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地下水资源,导致该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致使该地生态环境恶化如植被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等。针对原因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干旱地区)制定相应的措施,主要是从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修建水库或引水)、节流(如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或工业,废水处理、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材料一 中国两个湿地的分布区图

材料二  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 0万平方公里。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大牧区之一一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500米。

(1)比较图中A和B沼泽成因的差异。

(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请为三江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

(1)三江平原,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势低平;若尔盖海拔高,气候寒冷,地势平坦。(4分)

(2)三江平原,过度开垦;若尔盖湿地,过度放牧。(2分)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退耕还湿地。(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l0分)环境保护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罗布泊人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族群,他们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建国后,发起多次开垦浪潮,大批内地人组成建设兵团迁移西部,开展土地平整运动,致使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荒漠化严重,罗布泊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简述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及该湖干洞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人口激增,造成上游河段过度取水。(4分)

影响:水生生物死亡;周边植被成片死亡;风沙加剧,荒漠扩展。(6分)

试题分析:

该题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自然的角度来看,罗布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从人为角度来看,该地由于过度开垦,人口激增,用水量增加,塔里木河取水增加,导致湖泊来水量减少,最终干涸。该湖干涸会使水生生物死亡,周边环境恶化,荒漠化加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提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小题1:青海省简图上甲、乙、丙三列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_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A河________;B河________。

小题3: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小题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小题1:乙;黄河、长江、澜沧江。

小题2:A河:兰州、银川、郑州、济南

B河: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小题3:地处我国第一阶梯,地势高;有积雪冰川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三大江河主要补给来源。

小题4: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本题考查我国青海省。

小题1:查地图可知,昆仑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为乙;三江源为:黄河、长江、澜沧江;

小题2:A表示黄河,流经的省会城市有:兰州、银川、郑州、济南;B表示长江,流经的省会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小题3: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意指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主要从补给水源和地势分析。

小题4: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水质和水量;故从保护水质和节约用水,保证水量等两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4分)

正确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2分)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2分)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2分)。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每答1点2分,满分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图中能源结构是以煤炭、石油为主,能源利用过程产生的废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排放的CO2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排放的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在对水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防止破坏湿地,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水质变化(水污染),使可再生资源变得不可再生。水资源利用不当,对地质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泥沙淤积,引发地震、滑坡等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 环境保护

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召开。本次会议延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未尽的讨论,尤其是明确发达国家在2012年至2020年之间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并在落实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援助、技术转让等方面寻求共识。目前,我国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和改善民生是首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

(1)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冰融化,新加坡对这一问题尤为关注,试从交通运输角度进行分析。(4分)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阻力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

(1)北冰洋海冰融化将适合航行,缩短亚欧两大洲海运路程(2分);马六甲海峡失去了亚洲联系欧洲、非洲海上必经之路的作用。(2分)

(2)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2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很难改变(2分);受资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开发新能源的能力弱、能源利用率较低(2分)

(1)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冰融化,北冰洋海冰融化将适合航行,缩短亚欧两大洲海运路程;马六甲海峡失去了亚洲联系欧洲、非洲海上必经之路的作用。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很难改变;受资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开发新能源的能力弱、能源利用率较低。所以我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阻力较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