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有一提升重物用的直流电动机,内阻r=0.6Ω,R=10Ω,U=160V,电压表的读数为110V,求:

(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

(2)输入到电动机的电功率是多少?

(3)在电动机中发热的功率是多少?

(4)电动机工作1h所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一个标有“12V 24 W”的灯泡做实验,测得灯丝电阻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关系图线如图所示,问:

(1)在正常发光情况下,灯泡的电功率为多大?

(2)设灯丝电阻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室温为300K,正常发光条件下灯丝的温度是多少?

(3)将一定值电阻与灯泡串联后接到20V电压上,要使灯泡能正常发光,串联的电阻为多大?

(4)当合上开关后,需要0.5s灯泡才能达到正常亮度,为什么这时电流比开始时小?计算电流的最大值。

正确答案

解:(1)灯泡为纯电阻元件,所以

正常发光时U=12V,R=8Ω

(2)室温时即U0=0时,灯泡电阻R0=1Ω

,得T=2 400K

(3)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

得R'=5.33Ω

(4)开始时灯丝温度低,电阻小,故电流大,最大电流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a所示,U-I图象中直线a是电源A的伏安特性曲线,直线b是定值电阻B的伏安特性曲线,表格是某特殊元件C的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的对应数据。则:    

(1)电源A的电动势是_________V,内电阻是_________Ω。    

(2)请在图a上描出特殊元件C的伏安特性曲线。其电阻值随通过的电流增大而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将A、B、C三个元件按图b的方式连接起来,则电源A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W,特殊元件C消耗的功率为_________W。

正确答案

(1)6,12

(2)图“略”,变大

(3)0.72,0.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mA,内阻为500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10V的电压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A串联一只10kΩ的电阻

B并联一只10kΩ的电阻

C串联一只9.5kΩ的电阻

D并联一只9.5kΩ的电阻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欧姆表调零后,用“×10”档测量一个电阻的阻值,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下列说法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电阻的阻值很小

B这个电阻的阻值很大

C为测得更准确些,应当换用“×1”档,并且重新调零后进行测量

D为测得更准确些,应当换用“×100”档,并且重新调零后进行测量

正确答案

B,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两块电压表V1和V2是由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改装成的,V2的量程为5V,V1的量程为15V,为了测量15~20V的电压,把V1和V2串联起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 )

AV1和V2的读数相等

BV1和V2的指针偏转角相等

CV1和V2的读数之比等于两个电压表内阻之比

DV1和V2的指针偏转角之比等于两个电压表内阻之比

正确答案

B,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用多用电表的同一档位测量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的阻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热敏电阻时,温度越高,多用电表指针偏角越大

B测热敏电阻时,温度越高,多用电表指针偏角越小

C测光敏电阻时,光照越弱,多用电表指针偏角越大

D测光敏电阻时,光照越弱,多用电表指针偏角越小

正确答案

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图象法计算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先要描点,就是在UI坐标系中描出与每组IU值对应的点,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点应当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由于偶然误差不能避免,所以UI图线不可能通过每一个点

B这些点应当准确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即UI图线应通过每个点

C不在UI图线上的点应当大致均衡地分布在图线两侧

D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应当舍去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将理想电压表直接与干电池的正、负极相接时,能测出的物理量是()

A电压表的电阻

B干电池的内电阻

C干电池的短路电流

D干电池的电动势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待测电阻大约是10欧,电流表的内阻是1欧,电压表的内阻是5千欧,则:( )

A用电流表外接法,此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B用电流表外接法,此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C用电流表内接法,此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D用电流表内接法,此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欧姆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