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

2008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 ]

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

B民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C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1年6月,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文化遗产

[ ]

①其目的是保护文化的传承

②在于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最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入乡随俗”要求人们尊重文化的差异。从文化上看,“入乡随俗”体现了

[ ]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C各民族文化构成中华文化

D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 ]

①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④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

[ ]

A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C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开幕以来,历时6个月(共184天),终于胜利闭幕了。来自全球

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的场馆在这里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他们独具匠心的创意,许多人类文明成果都经过了世博会的洗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其中中国元素更是让世界各国惊叹不已、终身难忘。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上述材料说明

[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的发展

D文化传播具有各种各样的途径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春节这个蕴含着丰富中国文化符号的节日,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成为世界的商机——一大批中国人选择出国过大年,众多老外和海外华人一起吃年夜饭、买年货……有外国朋友说,春节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给各国带来了“财气”,带来了机遇。这表明

[ ]

A中外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