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调节
- 共3260题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行推动金融市场改革的举措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现实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理论突破为利率市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什么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12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举措进行评论。(12分)
正确答案
(1)反映了我国金融领域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3分)
(2)①按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发挥价格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2分)②发挥供求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2分)③开展有序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2分)④健全市场体系,尤其要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2分)⑤培育市场主体,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分)⑥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维护市场秩序、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2分)
(3)①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推动利率市场化符合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分)②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制定货币政策,做到了依法行政;(2分)③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利率市场化是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的要求;(2分)④中国共产党在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现实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做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2分)⑤中国共产党决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性质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2分)⑥中国共产党开创性地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根据图表的表头“央行推动金融市场改革的举措”,我们可以明确本表的主旨,同时根据本题导语中的语言,我们很容易得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这一答案。
(2)考生回答本题时,可以首先从市场机制的三个要素说明如何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知道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竞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引起生产资料的流进或流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我们可以首先从尊重价值规律,充分要发挥价格对资源的调节作用;其次充分发挥供求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三是要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第四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势,必须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因此需要实施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最后我们知道,市场调节有缺陷,可以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考生在回答本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涉及的主体是谁?材料一对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的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既是银行,又是国家机关,因此我们可以从政府的职能的角度、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的角度、依法行政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三涉及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的角度、执政地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角度、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本题本身难度不大,但是考生如果不能明确材料一的主体,有可能导致失分。
三聚氰胺这个字眼对于国民来说已不陌生,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总是出其不意地抛头露面,自2008年曝光以来频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引发了中国奶制品市场最大的信任危机。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有人认为:“市场调节只会带来资源浪费和消费者利益受损,这一点在任何市场经济国
家都不可避免。”请你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析。(12分)
正确答案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会导致资源浪费.消费者利益受损。(3分)②市场调节能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分)③我国的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分)④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说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3分)
本题结合了社会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资源配置方式的相关知识。“市场调节只会带来资源浪费和消费者利益受损,这一点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可避免。”片面强调市场调节的不足,而没有认识到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首先,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但市场调节能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说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2011年上半年我国城乡文化消费统计图表
材料二: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过低的经济原因。(9分)
(2)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分析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12分)
正确答案
(1)① 生产决定消费,农村文化消费过低,可能是因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不足,或者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生活需求。(3分)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从而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过低,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3分)③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农村文化消费过低,可能是农村居民过于注重物质消费,轻视文化消费。(3分)
(2)从文化与经济关系分析(6分、具体略);从文化的一般作用分析(6分、具体略)
(3)①必须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产业。(3分)②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所有制结构。(3分) ③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特别是要增强“走出去”的能力。(3分) ④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
试题分析:(1)材料反映了农村文化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没有较高的文化消费的能力;农民可能更加注重物质消费,不重视精神文化消费的消费观念;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农村中,文化产品并不丰富,没有充足的消费对象。作答时分别用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等知识结合问题分析论证即可。(2)文化与社会的角度主要是有关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可以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来分析提高文化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还可以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来分析提高文化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可以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影响人等知识来分析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有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结合材料以及知识点可知,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加强文化创新;振兴文化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在经济全球化挑战下,振兴文化产业还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作答时,分别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新驱动发展等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论证。
如图,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
(1)请说明,材料一中2009年以来CPI的变化及对我国当前经济生活有什么影响?(6分)
(2)如何有效解决图表反映的问题?(6分)
正确答案
(1)图表显示, 2009年以来CPI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可能。造成居民货币财产贬值,消费能力下降,影响扩大内需,不利于巩固经济的恢复;会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企业经营困难,影响经济的平稳发展,不利于扩大就业。(6分)
(2)①国家加强预警,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发生。②适应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可以适时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③加强对重要商品价格的管理,有效保证商品供应,抑制价格炒作,防止这些价格上涨对其他商品的影响。(6分)
略
网上购物以其方便实惠成为一种时尚,但高一(四)班女生小刘最近在网上购物时却遭遇陷阱。她通过网上银行向某一网站支付980元钱购买一台复读机,拿到货物时却发现是劣质产品。当她打电话向工商局举报此事时,工作人员显得很不耐烦,匆匆回答说:“法律对这方面规定不具体,我们不管!”由此可见,网购虽然发展空间大,但同时也存在销售商夸大宣传、退换条件苛刻、法律条文不完善和网上转账不安全等不健康因素。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网购陷阱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10分)
正确答案
(1)原因:部分网络企业缺乏诚信,市场存在自发性;法律规范、行业规范不够健全;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2)解决办法:
①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市场规则,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③消费者:要树立权利意识、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试题分析:网购陷阱存在的原因有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市场经济存在弊端,商家缺乏诚信。解决的方法从国家方面看,应健全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的力度,用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从企业方面看,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市场经济的弊端以及解决的办法。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因此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