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上的海与洋
- 共154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乙为图甲中A海域附近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名称为: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分)
(2)简述图甲中B、C两海域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环境问题。(5分)
海水性质差异:__________;资源优势:__________;环境问题:__________。
(3)M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是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 ____(3分)
正确答案
(10分)
(1)大陆架 大陆坡 (各1分)
(2)B海域的温度、盐度均低于C海域 B油气资源丰富;B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5分,酌情给分)
(3)自西向东 (1分)
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小,密度小;大西洋水位比地中海水位高,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东)。(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根据海底地形示意图可知海底的地形分布,从沿海到海洋深处依次是大陆架、大陆坡、洋盆。
第(2)题,B是北海,纬度高海水性质中温带、盐度低但有丰富的石油和渔业资源。C是地中海,纬度低一些,温带、盐度高。海洋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3)题,M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在密度的作用下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其形成原因与海水盐度与海水水位有关。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小,密度小;大西洋水位比地中海水位高,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东)。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学生需掌握海底地形分类、海水温度、盐度、渔业资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试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功底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读台湾海岸类型及西部海岸的潮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距台湾岛约15海里,位于我国台湾岛的领海基线以内,按照国际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这里属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大陆旅游团前往图中乙、丙、丁三地活动,如果你是组织者,请你为旅游团安排适当活动。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在海洋能开发中,潮汐能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简述A地修建潮汐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台风影响,台湾东部沿海夏秋季节风暴潮频发。请简述风暴潮可能造成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水(海)
(2)开展海水浴、冲浪、潜水、垂钓等康体娱乐活动登高望海、欣赏日出月升、领略海上奇观观赏海洋生物,开展科考探险和生态旅游
(3)A地位于潮差大、封闭性好的河口处,有利于潮汐发电。
(4)风暴潮往往来势猛,强度大,破坏性大,容易冲垮堤防,淹没农田和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危害海上油田安全,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国防带来巨大损失。
阅读我国东南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及海岸带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
(1)上图中甲、乙、丙三处最可能见到下图景观的是 (2分)
图2
(2)图1中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③ ,④ ;图中属于潮间带的是 。(填数字)(3分 )
(3)如果在甲、乙、丙三处中选一处发展滩涂养殖,你认为 处最好,为什么?(3分 )
(4)该海域滩涂养殖业易受 海洋灾害影响;滩涂养殖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2分 )
正确答案
(1)乙(2分)
(2)水下岸坡(1分); 领海基线(最低退潮线) (1分); ②(1分)
(3)甲(1分); 此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1分);淤泥质海岸(1分)
(4)风暴潮(1分) ; 赤潮 (1分)
试题分析:
(1)图中甲、丙两处可能位于平原上或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多形成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河口地区往往形成淤泥质海岸 ,而乙处等高线密集,多石质海岸,宜建设港口或海滨旅游。而图2为石质海岸,形成岬角、海湾,因此图最可能见到的景观是乙。
(2)图2中②高潮时淹没在水面以下,低潮时露出水面,为潮间带;③处无论高潮水位还是低潮水位均淹没的区域,是水下岸坡,④是②潮间带与③水下岸坡的分界线即最低退潮线是领海基线。
(3)图1中乙处为石质海岸,不利于发展滩涂养殖,而甲、丙两处均可形成淤泥质海岸,但甲处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缓,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更慢,泥沙沉积多,更易形成淤泥质海岸,更有利于发展滩涂养殖。
(4)该海域由于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台风多发,该海域滩涂养殖业易受风暴潮的影响;滩涂养殖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过度繁殖,从而引发赤潮。
读图,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有人开始从沙垄挖沙,试分析浅海沙垄破坏后,对海岸有什么不利影响。
某海岸及浅海沙垄分布图
正确答案
浅海沙垄破坏后,海浪、海潮对海岸的冲击加剧,加上淤泥质海岸抗冲击能力差,因此会导致海岸线后退。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海水运动等动力因素对海岸地形的影响。海水是通过冲击力塑造海洋地貌的,浅海沙垄作为一个阻滞物体,必然减小波浪对海岸的冲击力。反之,如果破坏沙垄,势必使波浪对海岸的冲击力增大,从而导致淤泥质海岸后退,良田被毁,城市受到威胁。
读图及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千米的东海西部凹陷区域,由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达2.2万平方千米。日方称,早在1995年,中方就在该区域试采成功,“春晓”开采设施建成后,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可向东部沿海省区输送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材料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六部分76条明确规定了大陆架归属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第五款规定了:1、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距岸350海里处。2、如果中间超过2500米深,就不算是大陆架的延伸。从日本冲绳出发向西的海底,客观存在一个深度超过2900米的冲绳海槽。
材料三:截面图所示。大陆:中国;海岛:冲绳列岛春晓油田位置
(1)下列准确表示“春晓”油气田位置的地质剖面图正确的是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12海里表示_____________;200海里表示_____________。
(3)图中M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下图中板块分布及其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图示区域范围内涉及4大板块B、①②之间发生地震的概率高于②④之间C、板块挤压处⑤的地层年龄较轻D、③附近海域冈板块碰撞形成岛弧链
正确答案
(1)A
(2)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的中国主权范围
(3)原因: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河流人海、寒暖流的交汇,营养物质丰富。问题: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措施:合理捕捞,捕养结合(海洋农牧化);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对海洋工程进行科学论证。
(4)AB
电影《泰坦尼克号》以历史上著名的海难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浪漫而富有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它曾一度风靡全球。1912年4月10日,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一艘客轮“泰坦尼克号”满载游客自英国出发,开始了处女航,4天后与冰山相撞,沉没于西经50°14'、北纬41°46',1500多名游客葬身大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出发前往美国,它最有可能的起止点是_____
A、伦敦一旧金山
B、南安普敦一波士顿
C、利物浦一西雅图
D、伦敦一洛杉矶
(2)冰山是(洋流)从_____地区带来的,它是一种重要的__________资源。
(3)该船在此处可能遇到海雾,无法看清前方目标,海雾的成因是____________。
(4)此处离____渔场不太远,渔场的成因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拉布拉多寒流;北极(或格陵兰岛);淡水
(3)在寒暖流交汇处,暖空气遇冷凝结形成
(4)纽芬兰;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和带来丰富饵料
【选修2——海洋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4年4月11日中国大洋第三十航次第四航段科学考察启动,“大洋一号”船再探西南印度洋,将开展深海地质、环境基线和生物基因资源调查,根据最新气象预报显示,作业区将面临风大浪高等复杂海况考验。(下面上图为本次海洋环境考察区域图,下图为考察区域1至2点的海床剖面图)
(1)简析考察海域“风大浪高”原因,并指出深海考察要克服的主要困难。(9分)
(2)简述甲地地形的成因。(6分)
正确答案
(1)(9分)位于盛行西风带,(2分)洋面开阔,(2分)无陆地的阻挡,摩擦力小,(2分)造成“风大浪高”。深海黑暗、低温、缺氧、高压(任答3点得3分)。
(2)(6分)甲地为海岭,(2分)由板块张裂(2分),岩浆不断上涌冷却凝结而成。(2分)(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试题分析:
(1)从大气环流、海面状况来解释风大浪高,该海域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开阔,无陆地的阻挡,摩擦力小,造成“风大浪高”。深海独特的环境造成考察困难,深海黑暗、低温、缺氧、高压。
(2)海底地形的成因受地质作用影响,以内力作用为主,可以用板块理论来解释。甲地为海岭,处于板块张裂边界,由板块张裂岩浆不断上涌冷却凝结而成。
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周围海域有丰富的石油、渔业等资源。在地质结构上,钓鱼岛是附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岛。图为“钓鱼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图中A地海岸类型是______海岸, B地多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向为______。(3分)
(2)台湾布袋盐场发展晒盐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3分)
(3)根据材料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领土的理由。_______________(4分)
(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应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请列举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举措。__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
第(1)题,海岸根据其形态和成因,大体可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海岸类型。图中A地为长江入海口处主要由河流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用下输运、沉积而成。成因上属淤泥质海岸。基岩海岸,又称港湾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往往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最为壮观的景象是从海上奔腾而来的巨浪在悬崖峭壁上撞出冲天水柱,所以B地及沿海岸利用方向应为建港口,发展旅游业。
第(2)题,布袋盐场位于台湾西部平原,同时受台湾山脉影响,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而降水相
对较少。从地形、降水与蒸发等方面分析。
第(3)题,根据剖面图分析:钓鱼岛与中国的台湾、彭湖、舟山群岛同我国在一个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面上,按国际公认的大陆架公约,同在一个大陆架上的岛屿归该国所有;而与日本管辖下的琉球群岛(冲绳)相隔着两千米深的海沟,因而,从自然地理结构上看,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第(4)题,应从法律制度建设、人的意识、行为行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以钓鱼岛问题为背景考查我国海岸类型、钓鱼岛的地理归属、台湾发展盐业的有利条件以及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举措等重要知识;对锻炼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考查范围广泛与现实结合紧密。另外,学生还需了解海岸大体可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海岸类型。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小题1:用图中字母表示属于大陆架的区域是___ __。字母H代表的水深一般不超过
_ 米。
小题2: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分布在字母A、D两处的矿产资源是:A处____________; D处________ _________。(2分)
小题3: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沿海__ ___海域(填写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分)
小题4: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除上述提到的两种外,还有_____ 和______等两种。(2分)
小题5:图中箭头E的含义是 。(1分)
正确答案
小题1:A 200(2分)
小题1:石油、天然气 锰结核(2分)
小题1:A ①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3分)
小题1:海洋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任选两个,2分)
小题1:入海的河川径流(1分)
该题以海岸带的剖面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题1:根据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可知,A为大陆架,其深度小于200米。
小题2: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在大陆架(A),滨海(C)主要是砂矿,锰结核分布在洋盆(D)。
小题3:鱼类的生长不仅需要充足的光照,还要有丰富的饵料,因此营养物质不能缺少
小题4:海洋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化学资源和空间资源等。
小题5:箭头由陆地指向滨海,应当是入海河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以来,环渤海海域海冰范围迅速扩大,最大海冰覆盖范围曾达渤海面积的45%。渤海海域罕见海冰已对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二:渤海二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图甲)。
材料三:2010年1月27日海冰分布预报图(图乙)。
(1)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有_______和_______。
(2)通过监测发现,今年渤海海冰面积比正常年份大,其具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因海冰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洋资源利用方式所受影响较大。
(3)近年来渤海海域海平面上升较快,其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南向北递减;由近海向外海递增;纬度;洋流(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冷锋活动频繁(或亚洲高压势力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偏低;海洋运输;海洋水产养殖与捕捞
(3)淹没沿海低地;影响港口功能的正常发挥;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的威胁;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变坏,水位上升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