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 共62题
16.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2%;贸易顺差.69万亿元。结合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情况,2015年我国仍保持货物贸易总值全球第一地位。我国对外贸易持续位列全球之首,表明()
正确答案
解析
2015年,我国贸易顺差,结合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情况,我国对外贸易持续位列全球之首,表明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国际竞争力得到增强,C当选,ABD选项均没体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材料冗长,需要学生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材料的核心意思,然后在选项中选择最佳的,最能全面概括材料的选项。
易错点
可能错选那些个无关选项
知识点
下图描绘了1991-2014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
知识链接:影响企业跨国投资的因素包括:企业实力、生产要素成本、市场环境、市场规模、政府相关政策、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等。
根据材料信息,运用经济常识,预测2015-2020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以续画折线表示),并分别列举一个最主要的预测依据。(10分)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外伤获利空间减小。我国经济长期拟定发展,资本积累增加。我国经济增长期稳定发展,人均工资收入增加。
正确答案
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外伤获利空间减小。我国经济长期拟定发展,资本积累增加。我国经济增长期稳定发展,人均工资收入增加。受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外资流入放缓。政局稳定,环境逐步完善,市场容量大等吸收外资流入。我国使用外伤投资增长是我国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自身实力的需要。外伤投资意愿下降,红光调控政策。
中国企业实力正逐步僧强,加快步伐增加跨国经营,以获取国际市场资源、技术。中国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希望获取国际资源、市场和技术“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其他国窖扩大对外姿需求。中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坚持走出去战略。政府宏观控制政策。
知识点
10.大飞机是国之重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中止大于飞机研制,转为与国外合作组装生产,但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并没得到核心技术。九十年代后期我国转向自行研制,经过十多年攻坚,大飞机终于在2015年成功下线。材料启示我们,发展战略性产业应( )
正确答案
知识点
11.2014年我国企业共发生81宗海外并购,交易额达356.1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加22. 7% 、30.1% 。 在海外并购所涉及的行业中,制造业以极大优势居于首位。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海外并购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②海外并购可以有效规避国际经济风险
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具有全面优势
④跨国公司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有力载体
正确答案
解析
企业兼并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①正确。海外并购有利于规避贸易保护主义而不是国际经济风险,②错误。③中“全面”说法夸大了我国的优势。海外并购使国内公司成为跨国公司,推动了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④正确。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③说法明显错误,可确定①当选。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有力推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可得答案。
易错点
海外并购能够有效规避贸易保护主义,而不是国际经济风险。
知识点
6.2014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全面开放国内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在我国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整体规模跃居世界前列的背景下,允许外资企业开展国内快递业务有利于( )
①细分国内快递市场,稳定中资企业快递业务的市场份额
②建立对等开放的国际快递市场,为中资快递企业“走出去”创造机遇
③利用外资快递企业品牌和资金优势,整合国内中小快递企业
④加大市场竞争,促进国内快递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正确答案
解析
政府不断优化快递业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快递业对经济社会的服务作用。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程诺,将进一步放开国内市场,让国内外快递企业同台竞争,这样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使广大消费者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因此④符合题意入选。加快国内市场有利于提升国内快递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为未来我国企业营建全球服务网络,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因此②符合题意入选。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难度比较大,与时政联系比较紧密,了解时政热点对答题有帮助。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读懂材料,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允许外资企业开展国内快递业务,就会引起竞争,也有利于国内企业自身改革,所以理解题意就容易选出正确选项。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易错点
快递业的同台竞争不一定只对中资企业有利
知识点
8.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值占商品进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且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十余年中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这种状况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入超,即贸易逆差也叫贸易赤字,因此A表述错误排除,我国企业提供的服务可以参与贸易,因此C不符合现实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我国正在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我国之所以服务贸易出淤泥差,是因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还需要调整和完善,因此B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明确两点:一是了解逆差的知识;二是了解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需要平时多关注时政热点,了解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其次还要明确设问的关键点是主要原因。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易错点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知识点
7.在首次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的15年间,中国对非洲投资额从5亿美元跃升至300亿美元,有效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带动中国消费品、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双边贸易额由原来的100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200亿美元。这说明
①国际投资有利于拉动国际贸易的增长
②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依赖于国际投资
③优势互补能有效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
④资本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
正确答案
知识点
材料一 假设2013 年、2014年我国商品1和商品2出口价格与国外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材料二 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是我国出口商品中的两类。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但面临着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起步较晚,其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6.假设劳动密集型商品国外需求量对出口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较弱,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敏感程度较强,其他条件不变。根据材料一,请分别计算从2013年到2014年,当商品1、商品2出口价格变动1% 所引起的各自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依据材料二,结合上述假设及计算结果,请分别判断商品1和商品2可能的类别;在图4中用直线分别画出它们的需求曲线示意图。(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清楚画图)(6)
37.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正确答案
①商品 1、商品 2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分别是40% 、200% 。
[计算过程]
商品 1:[(42-35)÷35]÷[(50-100)÷100] = -40%
商品 2:[(30-20)÷20]÷[(120-160)÷160] = -200%
②商品1属于劳动密集型商品,商品2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
③作图见右图。
解析
第(1)问包括三小问,解答第一小问的关键是明确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商品需求数量变化幅度÷商品价格变动幅度×100%,同时要注意变化幅度=(变化后的量-变化前的量) ÷变化前的量。据此,商品1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为[(42-35) ÷35] ÷[(50-100) ÷100] ×100%=-40%,商品2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为[(30-20)÷20] ÷[(120-160) ÷160] ×100%=-200%。解答第二小问,应根据第一小问的计算结果,判断出价格变动对商品1的需求量变化影响较小,而根据设问中假设劳动密集型商品国外需求量对出口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较弱,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敏感程度较强,可知商品1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商品2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解答第三小问,直接依据价格变动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的影响情况画出函数图即可,作图时要注意在相应函数图上标明商品1、商品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要搞清楚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出各自的百分比;依据第一小问的计算结果,再结合设问中的提示信息,对商品1和商品2的类别作出正确判断;最后依据判断作图即可。
易错点
对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的计算公式不清楚,就会导致计算结果错误,进而会对第二、三问的作答造成影响。
正确答案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升级转型,提高其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竞争力,提高其出口比重。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解析
审设问可知,第(2)问要求说明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解答本问,首先需要把握设问的关键信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从“优化商品结构”角度分析,可调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答;从“出口”角度分析,可运用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的知识作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要善于对材料中的做法进行分类,区分出层次;第二,要根据材料提示的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理论与措施相对接。
易错点
思考不周全,答案要点不全面。把握不住设问的中心和材料的关键,措施与设问对接不起来。
4.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上海和西藏虽相距万里。但有着深厚友谊。多年来,两地注重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合作交流,上海企业与西藏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及资源等领域开发合作,西藏到上海开展经贸、人大交流扥搞活动。这反映了我国坚持( )
正确答案
解析
上海和西藏虽相距万里。但有着深厚友谊。多年来,两地注重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合作交流,这反映了和谐的民族关系,说明我国坚持各民族的地位一律平等原则,故选B,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以上海和西藏的深厚友谊为背景考察民族关系,要求考生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比选项,选择最佳答案。
易错点
可能容易错选D,本题没涉及市场经济改革
知识点
7.在首次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的15年间,中国对非洲投资额从5亿美元跃升至300亿美元,有效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带动中国消费品、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双边贸易额由原来的100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200亿美元。这说明
①国际投资有利于拉动国际贸易的增长
②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依赖于国际投资
③优势互补能有效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
④资本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表明国际投资有利于拉动国际贸易的增长,①正确;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依赖于国际投资的说法不准确,②不选;中国投资非洲,带动了中国消费品、技术和设备的出口,这说明优势互补能有效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③正确;两极分化是指贫富差距大,而材料中是中非均获得发展,故④不符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排除法.,②错,④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条件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