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interesting

Aconj. 多么;如此…以至;用于某些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后,引出各种从句

Bdet. 那个,那

Cpron. 那个,那

Dadj. 令人感兴趣的,有趣的;引起兴趣的;有趣的;令人关注的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8.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7 分

  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9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正确答案

(1)

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递上升。

(2)

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

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台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正确答案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9.《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抗日战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