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
- 共46题
7.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正确答案
解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1937年9月,而题中是1937年8月,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内迁,可以看出国民政府积极保护民族工业,准备持久战,国共两党也没有争夺资源,故B项正确C项错误;企业的转移并不能说明经济中心转移到西部,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对时序性知识的把握。
解题思路
历史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科,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时间信息,另外要一分材料说分话,不能想当然。
易错点
一是分不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时间,错选A,二是容易把企业内迁夸大为经济中心转移,内迁只是部分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
知识点
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正确答案
知识点
30.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央军”(嫡系部队)——对抗日军
”非嫡系“——应付共产党
这一对比体现了蒋介石虽然与共产党仍处于敌对状态,但此时其军事重心已向对抗日军倾斜,当前的主要矛盾已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间的矛盾。A错误,B非题干表述内容,D未提及。
考查方向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情况,国民党方面的态度变化。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内容,抓准题中关键词及带有感情色彩的措辞:“1935年”,“中央”、”开始““非嫡系”、”应付“,以此把握蒋介石的态度变化。
易错点
受所学内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影响,不能有效把握题中所示内容,不能找出蒋介石此时的态度变化。
教师点评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用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做该题。难度:较难。
知识点
35.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四个方面论述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给的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显示报纸发表一些重要鼓舞士气的文章,对于争取民族独立,鼓动前进起到了作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仅仅提出国共两党都发表了关于抗战的文章,但是没有两党的团结抗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全民族抗战和持久抗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了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牵制日军和配合国民党协同作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
6.1938年2月蒋介石下令重要钢铁厂择要迁移,国民政府组建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开始钢铁厂的大规模内迁,在重庆大渡口建成了抗战后方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如下图所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钢铁厂的内迁()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35.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四个方面论述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给的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显示报纸发表一些重要鼓舞士气的文章,对于争取民族独立,鼓动前进起到了作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仅仅提出国共两党都发表了关于抗战的文章,但是没有两党的团结抗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全民族抗战和持久抗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了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牵制日军和配合国民党协同作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