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 共126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会引起人们的模仿;如果其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问题,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警惕。对中国来说,有必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中成功的运作方式,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新的发展模式。
(1)造成市场经济模式千差万别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不同市场经济模式及其运行方式中,值得中国借鉴的东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所有制结构不同,收入分配方式不同,政府作用的范围和方式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此外,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还受到本国国家制度、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中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学习借鉴不同市场经济模式中能够反映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东西。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选做题《经济学常识》】
说到北欧,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那里旖旎的风光、安宁的生活,而诺贝尔奖的发祥地挪威,则更是以富足、安逸、自由的生活,被誉为人间天堂。但发生在当地时间2011年7月22日的“黑色星期五”恐怖袭击彻底打破了北欧的和平神话。当日下午,挪威首都奥斯陆及附近的于特岛上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是挪威自二战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暴力事件。挪威“7·22”恐怖袭击事件引发德国关于极右主义和高福利政策的大讨论。
挪威和德国都是实行高福利的欧洲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民众享有“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享受着免费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长期以来,高福利、高保障的优越生活使其成为外国移民的优选对象。大批移民涌入加快了当地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国内矛盾,引发极右翼和排外势力抬头。
(1)简要评析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福利”是一把双刃剑。结合我国国情,谈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以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它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要使这些权利的实行给公众带来好处。在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上,它的原则是国家要尽可能少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起调节作用。这种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技术进步和创新,使市场中的各种力量自由发挥作用,防止中低收入者负担过重,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宁。但这一模式也滋生了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使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发挥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激发就业积极性,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造成内需低迷,影响生产扩大和就业人数增加。
(2)建立健全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克服扩大覆盖面进程中的盲目性,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6分)材料一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对其经济利益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者好得多。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的、荒唐的自认为有资格行使它的人,是再危险不过了。
材料二 20 世纪70 年代末,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对英国经济社会进行了重大的结构调整和改革,使英国结束了长期的“ 滞胀冶局面。但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几经变化,如今已不复如日中天,甚至面临倒戈拷问。
材料三 新自由主义80年代在拉美迅速流行,特别是右翼势力登上政治舞台后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开放资本市场,减少政府干预等政策,造成对外资的依赖、严重弱化各国竞争力,社会矛盾加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有哪些共同观点?(6分)
(2)新自由主义为什么在实践中会面临各种“倒戈拷问”(4分)
(3)新自由主义施行,特别是在拉美国家改革的失败给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6分)
正确答案
(1)坚持经济人、完全竞争市场等基本假设: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认为私有制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理想制度。
(2)新自由主义助长了金融自由化,导致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导致国与国财富分配不均;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3)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把国家的干预和调空余发挥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坚持产权结构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立足中国实际,坚持市场经济规律与社会主义原则有机结合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试题分析:(1)选修经济学常识中对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有较为系统详细的阐述,他看到了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从而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题意,撒切尔夫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亚当斯密的思想异曲同工,都主张坚持市场的主体地位,弱化政府作用。(2)新自由主义面临倒戈拷问,是市场调节的弊端显现出来,市场本身无法自己调节,矛盾激化所致,本题对新自由主义的特点有充分认识后,不难归结出原因。(3)本题是承接第二问而来,新自由主义的失败事实给我们的启示,很明显单纯依靠市场是不能够实现自身问题的调节的,需要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国而言,要坚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原则的结合和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这些政策主张成为不少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有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在致命危险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挽救了资本主义。
小题1:请对西方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小题2:简述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及其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小题1:凯恩斯理论的提出,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先河。其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小题2: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其政策主张主要包括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这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有借鉴意义。我国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小题1:首先要明白“凯恩斯在致命危险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挽救了资本主义。”这种观点。然后对其进行评析。采用辩证思维,既要指出合理指出,也要指出其缺陷。
小题2:简述凯恩斯的政策主张,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借鉴意义。是点出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济学常识】
罗斯福新政为美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总体上讲,1932年农业收入为45亿美元(净收入19亿多),1935年上升到69亿(净收入46亿多)。1935年时,农场主的生活水平依据平价水准衡量提高了1/3,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力、电讯在农业农村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使美国农业建立在了现代化装备和现代化社会服务的基础之上,强化了美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为美国取得二战的胜利及建立战后的世界霸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1)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强化美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6分)
(2)罗斯福新政对于我国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有何重要启示?(6分)
正确答案
(1)①出台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业经营者的收入,稳定和恢复农业。(3分)
②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障法,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3分)
(2)①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3分)②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政府要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分)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说明罗斯福新政能够强化美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原因。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涉及农业生产领域措施的理解与记忆。罗斯福新政通过出台农业调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障法等,稳定农业经营者的收入、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力鼓励农业生产采用新技术,用现代化装备服务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能力。
(2)本题要求学生说明罗斯福新政对于我国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启示。解答本题必须以上一题的答案为依据。我国农业存在着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故学生解答本题也应从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大农业投入,提高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和技术装备以及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业基本生活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2010年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一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常识》知识回答:
(1)评价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利与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假如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你又是一名公务员考生.请你谈谈德国模式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却又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的围际竞争力。
(2)①德国模式强调社会保障,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②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 下,西方主要国家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在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华盛顿峰会上,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认为当前危机应归咎于美国放任的资本主义模式。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强调,监管不能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对布什的说法不以为然。她认为,当前问题是对市场的过度放纵,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危机重演,而德国的社会市场机制应该成为世界的基本机制。
概括指出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与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区别。(12分)
正确答案
(12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主要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有利于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活力。但缺乏对市场的必要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贫富两极分化。(6分)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在注重发挥市场的 作用的同时,还注重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但过多的社会保障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6分)
略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杆”。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下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请回答:
(1)、“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实行的? (4分)
(2)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否正确?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7分)
(3)、“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起到什么作用?(9分)
正确答案
(20分)
(1)美国遭受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4分)
(2)不正确。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政策调整。(7分)
(3)缓和了经济危机的打击,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发展。(3分)
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3分)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3分)
略
阅读下面三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假定某家庭的消费和收入之间有下表所示关系:
某家庭消费函数(单位:美元)
材料二:制鞋厂老板比特预测:投资100万美元时,利润率为20%;投资200万美元时,利润率为10%;投资300万美元时,利润率为2%。
材料三:比尔为了购买生活资料的便利,为了应付以后的不时之需,为了便于在股票市场上适时购买股票,希望手中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
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凯恩斯把上述经济现象分别称做什么?
(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上述三种现象的存在对就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1)材料一表明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呈递减趋势;材料二表明资本家使用资本的预期利润率递减;材料三表明人们有手持货币的偏好。
(2)凯恩斯把上述三种经济现象依次称之为: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
(3)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材料一的表中数字表明:当收入是9 000美元时,消费为9 110美元,入不敷出。当收入为10 000美元时,消费为10 000美元,收支平衡。当收入依次增至11 000美元、12 000美元、13 000美元、14 000美元和15 000美元时,消费依次增加到10 850美元、11 600美元、12 240美元、12 830美元和13 360美元。这就是说,收入增加时,消费随着增加,但增加得越来越少。在表中,收入依次增加1 000美元时,消费依次增加890美元、850美元、750美元、640美元、590美元和530美元。由此可见,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呈递减的趋势。
材料二的数字表明:当投资依次增至100万美元、200万美元、300万美元时,利润率依次为20%、10%、2%。由此可见,资本家使用资本的预期利润率随投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投资增加的幅度,也呈递减的趋势。
材料三表明:比尔为了购买生产资料的方便,为了能够抓住事先可以预料或未能预料的有利时机,也希望手中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对日政策经历了“先打后扶”的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美国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
正确答案
美国对日本进行打压是为彻底削弱日本,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对手。美国对日本进行扶植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东亚的扩张,把日本变成一个反共堡垒。从根本上说,美国的这种改变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当然,美国的这种行为也促使了日本的发展,为日本模式的建立和日本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美国政策的改变原因的理解和把握。很明显,美国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